中国消费者价格小幅上涨,但通货紧缩压力依然存在

6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小幅上涨0.2%,连续第五个月接近零,凸显持续的通货紧缩挑战阻碍了经济复苏。与此同时,出厂价格仍处于通货紧缩状态,同比下降0.8%。经济差距持续存在,制造业表现出韧性,而房地产低迷和就业市场困难导致消费支出疲软。长期通货紧缩的风险令人担忧,除非国内需求大幅反弹,否则可能会抑制消费和商业活动。政策制定者可能会考虑采取货币宽松措施来刺激增长,这取决于全球经济发展和国内状况。

来源:经济时报

中国 6 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再度小幅上涨,连续第五个月在零附近徘徊,表明

通货紧缩压力

继续阻碍

经济复苏

国家统计局

周三表示,

消费者价格指数

较上年同期上涨 0.2%。相比之下,5 月份的涨幅为 0.3%,彭博对

经济学家的调查中值为 0.4%。

该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上个月,企业为一年一度的“618”购物节推出的促销活动压低了娱乐相关消费品、家用电器和汽车的价格。

出厂价格自 2022 年底以来一直处于通货紧缩状态,

生产者价格指数

较上年同期下滑 0.8%,与经济学家预期的结果一致。该指数 5 月份下跌

1.4%。

今年中国的经济复苏并不平衡,制造业有时是一个亮点,而消费则受到长期房地产低迷

和就业市场疲软的阻碍。

与通货紧缩相关的问题可能很严重,可能会导致螺旋式下降,因为人们预期价格将继续下跌而推迟购买。这可能会削弱整体消费,并

蔓延至企业。

“中国的通货紧缩风险尚未消退。

国内需求

仍然疲软,”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经济学家张志伟表示。“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国内需求反弹来推动经济发展。”

大华银行经济学家陈浩表示,疲软的价格增加了中国放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包括降低利率和银行必须保留的准备金金额。中国一直对降低利率持谨慎态度,因为这会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美联储率先降息将为中国人民银行创造一些空间,但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周二在与议员讲话时避免提供此举的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