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或原文请订阅后点击阅览
当 Pinker 不知道时
在本周的周五哲学中,大卫·戈登博士评论了史蒂文·平克的新书《当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时》。正如戈登博士恰当地指出的那样,平克知道的东西比他认为的要少得多。
来源: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研究所信息[史蒂文·平克 (Steven Pinker) 的《常识与金钱、权力和日常生活的奥秘》(Scribner,2025 年;384 页)]
常识以及金钱、权力和日常生活的奥秘哈佛大学约翰斯通家族心理学教授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撰写了多本通俗读物,以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他的研究——简而言之,他是一位高水平的科普写作大师。他的书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不要与本书标题中的“常识”混淆,即人类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石器时代以来不断进步的故事,启蒙运动价值观的兴起和传播产生了重大的良好后果。
他的观点引起了很多争议,传统的捍卫者也攻击他,但他作为独特立场的代表在公共论坛上赢得了一席之地。但我担心,在《人尽皆知》中,他已经偏离了轨道。他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想法,并将其作为解释哲学和宗教的钥匙。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用自己设计的偶像代替了他声称已经扫除的诸神。这是他的聪明主意:
当每个人都知道常识源于重要的逻辑区别。有了私人知识,A 人知道某事,B 人也知道该事。就常识而言,A知道某事,B也知道,但除此之外,A知道B知道,B也知道A知道。最重要的是,A知道B知道A知道它,B知道A知道B知道它,如此循环下去。
平克非常仔细地展示了常识如何使人们能够协调彼此的行为,他声称,这对所有主要的社会机构都有影响。但有时,人们需要通过“善意的虚伪”来忽视他们的常识。事实上,在平克的历史观中,人们假装相信他们所知道的事实并非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