蝠鲼竭尽全力绘制海洋思维图

巨型海洋蝠鲼是最大的鳐鱼种类,它们在它们称之为家园的热带和亚热带栖息地之间的广阔无垠的开放海洋中滑翔数千公里。现在,秘鲁、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国际合作表明,他们可能会潜入极深处,以便在移动后更好地导航[...]

来源:宇宙杂志
巨型海洋蝠鲼 (Mobula birostris)。图片来源:MV Erdmann
Mobula birostris

巨型海洋蝠鲼是最大的鳐鱼种类,它们在它们称之为家园的热带和亚热带栖息地之间的广阔无垠的开放海洋中滑翔数千公里。

现在,秘鲁、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研究人员的一项国际合作表明,他们可能会在离开海岸后潜入极深的深度,以便更好地导航。

这些极限潜水可能有助于 Mobula birostris 物种收集诸如氧气、温度、光照水平甚至地球磁场强度和梯度变化等信息。

地球磁场

“我们的研究强调了迁徙物种对沿海和近海栖息地的依赖程度,强调了在保护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第一作者、海洋生态学家 Calvin Beale 博士说道。

“它还提醒我们,人们对深海——调节地球气候并支撑全球渔业——仍然知之甚少,但却至关重要。”

Beale 和合作者在印度尼西亚东部的四王群岛、秘鲁北部海岸的通贝斯附近以及新西兰北部的旺戈罗阿附近标记了 24 条海洋蝠鲼。

他们在总共 46,945 次潜水中观察了这些动物的行为,发现它们有 79 次潜入极限深度,定义为深度超过 500m,最大深度达到 1,250m。

其中,71 起发生在新西兰附近海域。蝠鲼仍然生活在秘鲁和印度尼西亚较浅的沿海栖息地。

研究合著者、Re:wild Shark 保护主任 Mark Erdmann 博士表示:“论文详细研究了这些潜水,并得出结论,蝠鲼勇敢地冒着寒冷、黑暗的深水的可能原因不是为了寻找食物,也不是为了躲避捕食者,而是为了航行的目的。”

新西兰

该研究发表在《海洋科学前沿》杂志上。

研究 海洋科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