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强迫症还是多动症?纸上谈兵心理学家的崛起

从社交媒体治疗师到谷歌兔子洞,自我诊断从未如此简单。但正如吉尔·纽比教授所解释的那样,这种趋势既有风险也有回报。

来源:Scimex

媒体发布

来自: 新南威尔士大学

新南威尔士大学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临床标签曾经仅限于 DSM-5(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诊断手册),现在已渗透到日常语言中。

DSM-5

听说某人的前任是自恋者,或者某人的老板是反社会者,这并不罕见。或者说,整洁的人“有点强迫症”,而你未完成的项目可能会促使你开始谷歌搜索多动症。

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临床心理学家 Jill Newby 教授表示,在在线性格测试、TikTok 治疗师和 YouTube 专家盛行的时代,人们可能会被自我诊断所吸引,这并不奇怪。

“互联网 24/7 全天候可用,而且免费,”她说。

“人们很容易获得他们需要的信息,特别是当算法发挥其自然偏见时。

“最重要的是,获得精神医疗保健费用昂贵,而且通常需要排很长的等候名单。这也可能会令人尴尬,有些人对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询问问题感到羞耻,并担心判断力。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自我诊断不会有同样的耻辱和耻辱。”

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便利是一个强大的动力,但是与 Google 医生预约而不是去看合格的心理健康专家是否危险?

纽比教授表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是新工具,但其激励原理并不是新现象——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有时依靠自助或心理学教科书来解决问题。

但她关心的是信息的准确性、生成信息的人员的资格以及算法的设计方式,该算法根据受欢迎程度而不是适用性来对信息进行优先级排序。

“健康信息有一种趋势,无论是在网上呈现的方式,还是我们关注的信息,都非常令人震惊。

标签里有什么?

诊断他人

但这并不全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