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走廊里,对人类思维的迷恋释放了深度学习的力量

偶然的会议、学术合作以及“鼓励初级教师大胆思考”的精神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成就奠定了基础。

来源:普林斯顿大学

当李飞飞于 2007 年 1 月作为助理教授来到普林斯顿大学时,她被分配到计算机科学大楼二楼的一间办公室。她的邻居是克里斯蒂安·费尔鲍姆。

从表面上看,李和费尔鲍姆似乎没有太多共同点。李是普林斯顿大学 1999 届校友,计算机视觉专家。菲尔鲍姆,她获得了博士学位。 1980年在大学毕业,是一名语言学家。但他们彼此喜欢。 “我们经常交谈,变得非常友好,”费尔鲍姆说。

1999 届毕业生, 菲尔鲍姆

事实证明,他们的友谊对于计算的未来来说是偶然的。他们的会面引发了一种智力联系,激发了计算机视觉数据库的诞生——这个数据库将导致机器学习范式的转变。

李和费尔鲍姆都对人类大脑存储和检索大量数据的能力着迷。据李说,他们“对理解——甚至绘制——大脑概念化世界的方式有着特殊的兴趣。”

“作为人类,我们自然而然地善于在瞥见之后识别事物,”李在她的书《我看到的世界:人工智能黎明时的好奇心、探索和发现》中写道。即使很小的孩子也可以立即识别表面特性、物体、场景、面孔和材料,而无需触摸它们。

“我看到的世界:人工智能黎明时的好奇心、探索和发现。” 人工智能黎明时的好奇心、探索和发现。

人类同样擅长学习和使用词语,这一见解为费尔鲍姆的作品注入了活力。 “我们知道数以万计的单词和概念,”费尔鲍姆说。 “我们如何组织它们?我们的大脑非常好,但我们不是计算机。”

2007 年他们成为邻居时,计算机科学系的高级研究学者 Fellbaum 在过去 20 年里一直在帮助建立 WordNet,这是一个包含超过 145,000 个英语单词的庞大数据库。

创建意义地图

乔治·A·米勒 WordNet 奥尔加·鲁萨科夫斯基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