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汉密尔顿·史密斯 (Hamilton Smith) 去世,享年 94 岁,他发现了用于切割 DNA 的分子“剪刀”

史密斯是一位微生物学家,他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基因工程领域,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校友和名誉教授

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ByHub 员工报告

作者: 中心员工报告 / 已发布 2025 年 11 月 4 日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校友、前教员汉密尔顿·O·史密斯 (Hamilton O. Smith) 于 10 月 25 日在马里兰州埃利科特市儿子的家中去世,他因发现限制性酶而获得 1978 年诺贝尔奖,彻底改变了基因工程。他已经 94 岁了。

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发现

限制性酶(用于切割 DNA 的分子“剪刀”)的发现为生物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基础,包括基因组测序和基因重组。史密斯的诺贝尔奖共同获得者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丹尼尔·内森斯(已于 1999 年去世)和瑞士研究员沃纳·阿伯。

图片说明:Hamilton O. Smith

图片说明:

“Ham 体现了科学上的冒险精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教授杰里米·内森斯 (Jeremy Nathans) 说道,他跟随父亲丹尼尔·内森斯 (Daniel Nathans) 从事生物医学研究。

杰里米·内森斯

Smith 于 1956 年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并接受了内科住院医师培训。他在海军担任了两年的医生,在此期间他对遗传学产生了兴趣。

1962 年,史密斯开始在密歇根大学进行遗传学博士后研究。在那里,他与科学家 Myron Levine 合作,了解病毒如何使用一种名为 P22 的病毒将自己的 DNA 与宿主的 DNA 融合,这种病毒会感染沙门氏菌等细菌,而沙门氏菌会导致食源性疾病。

沙门氏菌

1967 年,丹尼尔·内森斯 (Daniel Nathans) 邀请史密斯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他的细菌 DNA 研究发表演讲后,史密斯加入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担任微生物学系(现为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系)的助理教授。

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 流感嗜血杆菌

图片说明:Daniel Nathans(左)和 Hamilton O. Smith

流感嗜血杆菌 汉密尔顿·史密斯创新研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