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通货膨胀的逻辑:对 Hülsmann 的反驳

Philipp Bagus 回应 Hülsmann 之前的回应。争论的焦点是阿根廷央行关闭是否会引发通胀危机。

来源: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研究所信息

Hülsmann 教授对我之前的答复的反驳一如既往地写得很优雅,并以学院辩论的精神为指导。然而,尽管其修辞优美,但我必须在几个观点上持不同意见,特别是他的论点基于经验猜想而不是人类行为学的必然性。我将依次讨论三点:(1)我所谓的否认信贷紧缩和信托媒介减少的可能性,(2)在货币存量恒定的情况下不可能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以及(3)如何为临时措施提供资金以软化货币改革过渡的问题。关于中央银行的消失和信托媒介的减少,胡尔斯曼声称我否认当中央银行被废除时信托媒介可能会减少:“总而言之,[根据巴古斯的说法]信托媒介不会减少,因此也不会有价格通缩压力。”然而,我写道:“如果商业银行担心挤兑而自愿提高准备金率,或者央行负债直接引发了挤兑。”由于信用收缩(流通信用)减少了信托媒介,我并不主张胡尔斯曼教授对我的看法。信用收缩可能是由于银行预防性提高准备金率或直接迫使存款人进行此类调整而导致的。这些原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此外,在阿根廷,可能促使银行限制信贷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汇率本身。美元价格的大幅上涨通常先于银行挤兑,并预示着即将发生的银行挤兑。2.关于货币存量恒定的恶性通货膨胀主要的理论问题是,在货币供应量恒定的情况下,法定货币是否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购买力迅速下降)。胡尔斯曼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声称“恶性通货膨胀不仅仅源于信心的丧失,还源于信心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