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或原文请订阅后点击阅览
通过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新“撞击”展览,了解导致恐龙死亡的小行星撞击事件
“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或好莱坞电影的内容。”
来源:Space.com: NASA,太空探索和天文新闻纽约——位于纽约市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AMNH) 开设了一个新展览,从多学科角度探讨小行星撞击结束了白垩纪并杀死了所有非鸟类恐龙。这个展览被恰当地称为“影响”,用 AMNH 古生物学馆长罗杰·本森的话说,记录了地球“过去 5 亿年来最糟糕的一天”。
6600 万年前的一个春日,一块来自外太空的岩石撞击了现在的尤卡坦半岛。这颗流星大约有珠穆朗玛峰那么大,其撞击威力堪比100亿颗原子弹。当大气温度短暂飙升至 500 华氏度时,附近的森林立即被焚毁。许多动物,包括大型恐龙,都被埋在火山灰中——尽管有些动物能够通过挖掘地下或潜入水下逃脱。
恐龙,巨大的撞击还将火山灰和尘埃组成的蘑菇云抛入大气中,最终将地球笼罩在寒冷的阴暗之中。微小的玻璃珠如雨点般落下,远至怀俄明州。与此同时,撞击在世界各地引发了山体滑坡、地震和海啸。
地震一些背景故事
这个场景简直就是世界末日。 “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或好莱坞电影的内容,”本森在预演新闻发布会上对一小群记者说。但将恐龙时代暴力终结的故事拼凑起来是一个长达几个世纪的跨学科过程。
这对当时另一个流行的科学理论——渐进主义的概念是决定性的打击,该理论认为地质和进化的变化只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缓慢地展开。 AMNH 无脊椎动物化石馆长尼尔·兰德曼 (Neil Landman) 告诉 Space.com:“它代表了人们思维的范式转变。”
Space.com 希克苏鲁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