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竞争的秘诀是教育

一项新研究表明,中国在经济上对印度的主导地位可能源于一个世纪以来对大众教育的关注,特别是在职业领域。虽然印度继承了英国优先考虑精英高等教育的体系,但中国专注于基础识字和实践技能。这种方法为中国提供了一支随时可以进行制造业的劳动力队伍,与印度过剩的社会科学毕业生形成鲜明对比。

来源:经济时报

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向世界开放。但尽管两国都发展迅速,并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

中国

现在的人均收入是

印度

的两倍多,这是在根据其真实购买力调整货币后得出的。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北京和新德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全球化道路。一个着眼于成为世界工厂,从玩具和电子产品开始,然后转向电动汽车和半导体。另一个则侧重于计算机软件等服务。他们的人口结构也不同。独生子女政策导致青年人口膨胀,使中国在开始老龄化之前就已接近富裕国家的地位。印度的人口命运正在显现,尽管缺少吸收剩余农业劳动力的工作岗位。

然后是政治制度上的差异。中国是一党制国家,而印度是一个混乱的多党选举民主国家。

这是传统的叙述。但如果在表面之下有一股更根本的力量在运作,两国接受现代教育的悠久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情况会怎样?

教育

?这就是 Nitin Kumar Bharti 和 Li Yang 的新论文《21 世纪中国和印度的形成》的论点。巴黎经济学院世界不平等实验室的学者们仔细研究了 1900 年以来的官方报告和年鉴,以建立一个数据库,记录两国谁学了什么、学了多长时间以及他们学了什么。中国和印度在过去 100 年中制定的不同路线可能为人力资本和生产力带来了惊人的成果。

彭博社
彭博社 ET MSME 奖项提名现已开放。申请截止日期为 2024 年 11 月 30 日。单击此处提交 22 个类别中的一个或多个类别的参赛作品,并有机会赢得享有盛誉的奖项。 单击此处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