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爱好者能为木星研究做些什么?

天文学家希望业余爱好者能帮助他们监测木星的天气。

来源:Eos杂志
Source: Earth and Space ScienceThis is an authorized translation of an Eos article. 本文是Eos文章的授权翻译。木星的独特外观源自其风暴般的大气层。这颗气态巨行星周围环绕着旋转的云层,它们的分布反映了该行星的天气状况。科学家利用专业天文台,如智利的甚大望远镜(该望远镜于 20 世纪 90 年代建造,耗资超过 3.3 亿欧元,即 3.66 亿美元)和朱诺号轨道飞行器(11.3 亿美元任务的一部分)等航天器,来研究木星的气象状况,但它们缺乏一些持续监测能力。业余天文学家通过监测可见的云层和风,填补了部分空白。现在,Hill等人指出,可以使用相对便宜的设备观察木星天气的化学示踪物,这可能使业余天文学家能够为了解该行星状况的科学知识做出更多贡献。与地球上以水为基础的云不同,木星最顶层的云层被认为主要由氨冰组成;大气中的氨含量可以指示该行星的天气状况。氨吸收波长为 647 纳米的红光。甲烷的丰度是固定的,科学家也对其非常了解,它吸收波长为 619 纳米的橙光。研究人员使用一台售价约为 4,000 美元的市售望远镜拍摄了木星的照片,并寻找 647 纳米吸收率相对于 619 纳米增加的地方,这表明在这些位置氨的丰度增加。然后,他们可以利用这些吸收率与已知的、不变的甲烷丰度的比值来计算氨的丰度。这项研究显示了氨分布在几周到几年的时间尺度上的变化,但科学家需要更多数据来了解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作者表示,他们希望业余天文学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帮助收集和分享更多数据,这些增加的人力可以实现每周甚至每天对木星天气的监测。—科学撰稿人Saima May Sidik (@saimamaysidik)This translation was made by Wiley. 本文翻译由Wiley提供。Read this article on WeChat. 在微信上分享本文。Text © 2024. AGU. CC BY-NC-ND 3.0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images are subject to copyright. Any reuse without express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s prohibited.Related
Source: Earth and Space Science
Earth and Space Science

This is an authorized translation of an Eos article. 本文是Eos文章的授权翻译。

This is an authorized translation of an Eos article. 本文是Eos文章的授权翻译。 article 文章

木星的独特外观源自其风暴般的大气层。这颗气态巨行星周围环绕着旋转的云层,它们的分布反映了该行星的天气状况。科学家利用专业天文台,如智利的甚大望远镜(该望远镜于 20 世纪 90 年代建造,耗资超过 3.3 亿欧元,即 3.66 亿美元)和朱诺号轨道飞行器(11.3 亿美元任务的一部分)等航天器,来研究木星的气象状况,但它们缺乏一些持续监测能力。业余天文学家通过监测可见的云层和风,填补了部分空白。

甚大望远镜 朱诺号轨道飞行器

现在,Hill等人指出,可以使用相对便宜的设备观察木星天气的化学示踪物,这可能使业余天文学家能够为了解该行星状况的科学知识做出更多贡献。

Hill等人

与地球上以水为基础的云不同,木星最顶层的云层被认为主要由氨冰组成;大气中的氨含量可以指示该行星的天气状况。氨吸收波长为 647 纳米的红光。甲烷的丰度是固定的,科学家也对其非常了解,它吸收波长为 619 纳米的橙光。研究人员使用一台售价约为 4,000 美元的市售望远镜拍摄了木星的照片,并寻找 647 纳米吸收率相对于 619 纳米增加的地方,这表明在这些位置氨的丰度增加。然后,他们可以利用这些吸收率与已知的、不变的甲烷丰度的比值来计算氨的丰度。

这项研究显示了氨分布在几周到几年的时间尺度上的变化,但科学家需要更多数据来了解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作者表示,他们希望业余天文学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帮助收集和分享更多数据,这些增加的人力可以实现每周甚至每天对木星天气的监测。

—科学撰稿人Saima May Sidik (@saimamaysidik)

@saimamaysidik

This translation was made by Wiley. 本文翻译由Wiley提供。

This translation was made by Wiley Wiley . 本文翻译由 Wiley Wiley 提供。 CC BY-NC-ND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