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者目前几乎每天都在使用Generation AI。虽然他们感受到了新一代AI功能的提升,但并不一定对此充满信心。前几天,我收到了生成人工智能的回复,内容涉及一篇论文,其标题、作者姓名和出版物都是巧妙创建的虚假信息。如果一个人用虚假信息做出回应,就很难原谅。为什么犯类似错误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反而被认为是有能力的,并被认为是抢走了人类工作的东西? ■目录 1 - 我们现在每天使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 2 - 制造虚假信息的能力很强 3 - 我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容忍度是否比人类更高? 1 - 我每天都在使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 在《研究员之眼》2024 年 8 月号中,作者表示,“我没有丝毫感觉到
今週のレポート・コラムまとめ【10/28-10/31発行分】
▼研究者之眼 ☆仅靠扩大交流达不到目标 - 两地相关人群和生活所要求的“精神安全和保障”以及未来路径☆超越行政边界的分水岭水资源管理 - 气候变化时代所需的广域水资源管理战略 ☆美国中期选举选区重划变化 - 展望2026年中期选举,执政党之间的斗争与在野党的激化☆当地活动的现实与挑战 - 涩谷的万圣节能否作为活动来管理? ☆东邦自己的股票收购 - 通过要约收购 ---------------------------------- ▼《经济学人周刊》周刊☆2025年7-9月实际GDP - 预计较上一季度为-0.7%(年化率-2.7%) - ----------------------------
今週のレポート・コラムまとめ【10/21-10/27発行分】
▼研究员的眼睛☆在漫长的秋夜里思考国民的主食和经济——农业和电力还能继续满足日本的胃口吗? ☆味噌汤为什么有功效? ☆保险界关注的“减肥药”? - GLP-1对降低死亡率有作用吗? ☆ 权力夫妇与小学入学考试 - 用数据解释日常生活场景☆ 关于选举如何以联盟会谈为基础的思考 - 选举应同时进行大规模民意调查 -----------------------------------▼《经济学人周刊》☆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和替代指标趋势 - 替代指标显示劳动力市场放缓和持续通胀,迫使美联储在缺乏政府统计数据的情况下做出艰难决定☆中国:2025年7-9月GDP评估 - 中国经济出现下滑迹象。内需恶化导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