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2024 年 12 月 16 日运输、电信和能源委员会会议的 AOB 电网行动计划的后续行动 - 来自委员会和主席国的信息
印度将于 2022 年 12 月 1 日担任 G20 主席国,这可谓恰逢其时。印度所面临的世界危机重重,包括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持续冲突、中美在技术方面的激烈竞争、不稳定的供应链、台海危机、通货膨胀上升以及气候变化。经济学家亚当·图兹将这一系列事件称为“多重危机”,多重冲击的综合影响比单个冲击的总和更为巨大。因此,国家安全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印度打算利用其担任 G20 主席国的机会推动“以人为本的全球化”,并充当南北之间的桥梁。在这种背景下,当前的危机意味着国家安全的概念将得到扩大,其根源在于技术、自力更生和伙伴关系。
现行战略已由欧洲公共行政网络 (EUPAN) 总干事在法国担任主席国期间 (2022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 通过。该战略概述了 EUPAN 为克服其成员政府面临的挑战而打算采取的行动,同时考虑到涉及公共转型和公务员制度的欧洲和国际网络的更广泛生态系统,例如 DISPA 网络、DG REFORM 公共行政和治理专家组、CEO 网络等。在此基础上,该战略确定了为期 3 年 (6 个主席国) 的战略领域,与国家、欧洲和国际层面的公共行政面临的挑战保持一致,并与之前的 EUPAN 战略文件保持一致,前者分别涵盖 2016 年 7 月至 2019 年 6 月和 2019 年 7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
东盟保持强劲经济韧性,在落实《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2025》方面也继续稳步推进。《东盟经济一体化简报》第13期强调,尽管面临多方面的全球挑战,东盟仍为解决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经济发展等新出现的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期还刊登了有关该地区发展历程的专题文章,并对东盟经济一体化的下一阶段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第一篇专题文章中,东盟秘书长高金浩博士分享了他对东盟经济共同体未来的看法,概述了指导东盟前进的六个优先事项。高金浩博士还强调,必须巩固柬埔寨2022年担任东盟主席国期间取得的成功,并将这一势头延续到印尼今年担任主席国期间。第二篇专题文章介绍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经济事务统筹部长兼 2023 年东盟经济共同体理事会主席 Airlangga Hartarto 阁下。Airlangga 部长详细介绍了印度尼西亚担任东盟主席国的情况及其将东盟打造为增长中心的努力。此外,他还强调了今年的优先经济成果,重点关注三大战略重点,即复苏与重建、数字经济和可持续性。作为 AEB 的常规专题,本期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前景分析、AEC 的最新动态以及与该地区相关的关键经济指标。
南非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之际,国际社会日益关注数字经济,尤其是其在新冠疫情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重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近举行的联合国未来峰会及其全球数字契约 (GDC) 为新的全球数字合作制定了目标、原则、承诺和行动,这些合作将带来更加公平公正的结果。2025 年,世界信息社会峰会 (WSIS) 成果提供的全球数字合作基础框架第 25 次审查是全球采取行动加强和扩大努力以实现以人为本、符合国际社会发展愿望的包容性数字经济和社会的关键机会。南非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之前,发展中国家曾为二十国集团提供领导。由于这是二十国集团首次以目前的形式来到非洲,因此这是一个宝贵的机会来考虑非洲大陆人民面临的特殊挑战和机遇。南非欢迎有机会继续与 G20 成员、国际组织、知识伙伴和受邀嘉宾讨论如何利用数字技术的变革力量,实现全民包容性发展。我们还将继续考虑制定适当框架的重要性,以指导他们采用新技术,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并限制潜在危害。在此背景下,南非期待在过去担任主席国期间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再接再厉,重点关注以下关键问题:
俄罗斯将于2021年5月20日接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任期两年,旨在将北极理事会打造成为俄罗斯“战略和外交影响力的展示平台”1。 2022 年 2 月 24 日入侵乌克兰危及了本届主席国初期项目的实施,并引发了极地地区的动荡,从区域机构的瘫痪到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进程。三十年区域合作,特别是在科学和经济领域的合作日益富有成果,这一时期即将结束。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北极国家开始对北极进行治理,这使得美国和俄罗斯能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北冰洋海上交通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共同问题上进行对话与合作。北极“例外论”——使极地地区免受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影响的独特特征——自 2014 年以来有所减弱,但似乎已超过 2%。
随着一些议事规则的修改,这些规则的使用似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一致。与《宪章》和暂行议事规则的条文不同,安理会主席国被赋予了更大的自由度来决定哪些成员国参加安理会会议以及谁在会议上通报情况,而这些决定——越来越多地交由每月的主席国来决定——也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而变得更加政治化。近年来——特别是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会议形式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推进政治立场,尤其是在阿里亚方式会议的情况下,成员国扩大和宣传具体议程,掩盖了进行信息调查的最初目的。同样,越来越多的公开会议展示了成员国的立场,有时成为程序之争的舞台。这可能会导致钟摆再次摆向更多地使用非正式磋商,但在五常之间关系改善之前,这不太可能导致互动交流和达成共识。替代方案可能是更多地使用私人会议和非正式互动对话,以便进行更保密的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