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的目标之一是能够设计具有可编程输入和输出的任意分子电路。此类电路将电子电路和自然电路的特性结合起来,以可预测的方式在活细胞内处理信息。基因组编辑是合成分子电路的潜在强大组成部分,无论是用于调节目标基因的表达还是用于将信息稳定地记录到基因组 DNA 中。然而,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诱导接近等分子事件编程为基因组编辑的触发因素仍然具有挑战性。在这里,我们展示了一种称为“P3 编辑”的策略,它将蛋白质-蛋白质接近与功能性 CRISPR-Cas9 双组分向导 RNA 的形成联系起来。通过设计 crRNA:tracrRNA 相互作用,我们证明了各种已知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化学诱导的蛋白质结构域二聚化可用于激活人类细胞中的原始编辑或碱基编辑。此外,我们还探索了 P3 编辑如何整合基于 ADAR 的 RNA 传感器的输出,从而可能允许特定 RNA 在更大的电路中诱导特定的基因组编辑。我们的策略增强了基于 CRISPR 的基因组编辑的可控性,有利于其在活细胞中部署的合成分子回路中的应用。
合成生物学的目标之一是能够设计具有可编程输入和输出的任意分子电路。此类电路将电子电路和自然电路的特性结合起来,以可预测的方式在活细胞内处理信息。基因组编辑是合成分子电路的潜在强大组成部分,无论是用于调节目标基因的表达还是用于将信息稳定地记录到基因组 DNA 中。然而,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诱导接近等分子事件编程为基因组编辑的触发因素仍然具有挑战性。在这里,我们展示了一种称为“P3 编辑”的策略,它将蛋白质-蛋白质接近与功能性 CRISPR-Cas9 双组分向导 RNA 的形成联系起来。通过设计 crRNA:tracrRNA 相互作用,我们证明了各种已知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化学诱导的蛋白质结构域二聚化可用于激活人类细胞中的原始编辑或碱基编辑。此外,我们还探索了 P3 编辑如何整合基于 ADAR 的 RNA 传感器的输出,从而可能允许特定 RNA 在更大的电路中诱导特定的基因组编辑。我们的策略增强了基于 CRISPR 的基因组编辑的可控性,有利于其在活细胞中部署的合成分子回路中的应用。
摘要:分蘖角度是决定禾谷类作物株型和产量的重要性状。在重力刺激下,分蘖角度部分由LAZY1(LA1)蛋白在细胞核和质膜之间的动态重新分配来控制,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基于对水稻(Oryza sativa L.)扩散分蘖突变体la1 G74V的分析,鉴定并描述了LA1的一个新的等位基因,该突变体在该基因预测的跨膜(TM)结构域编码区中发生非同义突变。该突变导致地上部重力性完全丧失,从而导致植物匍匐生长。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LA1不仅定位于细胞核和质膜,而且定位于内质网。去除LA1中的TM结构域会使植物表现出与la1 G74V相似的扩散分蘖表型,但不影响质膜定位;因此,它与玉米中的直系同源物 ZmLA1 有区别。因此,我们认为 TM 结构域对于 LA1 的生物学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但该结构域并不决定蛋白质在质膜上的定位。我们的研究为 LA1 介导的地上性调控提供了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