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3 一种有吸引力的前药设计策略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功能基序与可裂解的连接子结合起来。使用这种前药的理由是利用多组分前药的潜在协同作用或靶向作用,从而改善药代动力学并降低毒性。4 – 9 有几种不同的策略可以选择性地裂解连接子并释放母体药物。一些利用疾病病理生理学的独特方面,而另一些则基于疾病特定的递送技术。前药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抗菌剂舒他西林®,它由不可逆的β-内酰胺抗生素氨苄西林、β-内酰胺酶抑制剂青霉烷酸和二酯键组成,并在体内同时水解为
最优的前体药物递送系统可避免过早的细胞外裂解并能够在肿瘤内选择性释放活性剂。许多肿瘤(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的共同特征是存在高度缺氧区域 8 ,其中平均氧含量可能低至约 2%,而正常组织中约为 7% 9 。目前,临床上使用 18 F-AZA 等药剂可观察到缺氧,而组织学上则通过吡莫硝唑 10,11 可观察到缺氧。这两种探针的共同点是包含硝基咪唑部分,该部分可在缺氧条件下通过硝基还原酶(NADH 脱氢酶)还原,从而露出活性剂 12 。在这里,我们首次证明了使用生物可还原的前体药物作为一种稳定、可调节的方法用于膦酸糖酵解抑制剂的靶向递送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