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低温 CMOS 电路因其在量子计算、磁共振成像、粒子探测器和太空任务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这些电路在低于 77 K 直至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工作,由于深低温下可用的冷却功率有限,因此面临严格的功率限制。虽然低温操作可以大幅减少漏电流并提高晶体管效率,但优化低温 CMOS 电路以在冷却限制内最小化静态和动态功耗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低温感知技术映射方法来优化低温 CMOS 电路的功率特性。所提出的方法以技术独立的逻辑网络和低温标准单元库作为输入,并生成技术映射的门级网表,从而显着降低功耗。通过考虑低温下的静态和动态功率限制,与最先进的低温非感知算法相比,该方法可实现高达 26.89% 的平均功耗降低。这种优化使得基于大规模标准单元的数字电路能够在关键应用中的低温下高效运行。
本文调查了使用深度强化学习(DRL)训练的政策的弹性,以解决敏捷的地球观察卫星调度问题(AEOSSP),重点是操作过程中反应轮(RW)断层的影响。尽管基于DRL的策略旨在处理动态和不可预见的场景,但在断层条件下的弹性并未得到很好的理解。本研究评估了各种断层场景下此类政策的适应性,从而确定了性能和安全性降解的阈值。调度问题被提出为可观察到的马尔可夫决策(POMDP),并使用在无故障环境中训练的策略解决。然后在各种故障场景中测试该策略,包括单独的RW故障,功率限制,摩擦增加,编码器测量错误以及电池容量。结果探索了界限,随着RW越来越多的断层,发生重大的性能和安全性降解。功率限制,摩擦和电池容量故障会随着故障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导致逐渐下降的性能下降,并具有明显的安全阈值。但是,由于基于扭矩的态度控制机制,编码器断层的性能影响最小。
摘要:随着分布式发电机 (DG) 的快速发展和可再生能源 (RES) 电力渗透水平的提高,在发电功率和需电功率存在不确定性和多变性 (即功率波动) 的情况下,任何电力系统的安全持续运行都是一个关键问题。引入可控发电机和电力存储设备对于缓解这一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为满足电力供需平衡要求,在功率平衡约束下进行潮流分配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发电机和负载的物理功率限制约束、电力存储设备的容量限制和连接安排,很难实现功率平衡。本文提出了一种系统特性来描述发电机、负载、存储设备及其之间连接的关系。应满足所提出的特性系统以通过保持存储设备的 SOC 边界来保证给定潮流系统的安全运行。也就是说,要实现可行的电力流分配,需要考虑许多问题,例如必须如何确定发电机和负载的功率限制(即最大和最小功率水平)、存储设备的容量有多大以及必须考虑的连接的物理布置。本文还展示了一个优化问题,包括优化存储容量、使用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发电机以及与电力需求相匹配。本文讨论了几种演示场景,以应用和验证我们提出的系统特性。
能量转移和限幅损失捕获随着模块价格持续下降,增加光伏逆变器的直流-交流比可以继续增加收益,因为可以在高峰时段产生更多能量。缺点是由于逆变器限幅会造成大量能量损失,因为它们具有最大交流功率限制。这些限制通常由与公用事业的互连定义。添加直流耦合存储可以使系统捕获原本会因限幅而损失的能量,并在稍后输出这些能量。
该研究首先评估现有加密算法在量子攻击下的脆弱性,并确定物联网环境中对后量子解决方案的需求。研究者检查了各种后量子加密算法,包括基于格和基于哈希的方案,以评估它们是否适合保护物联网设备。基于分析,提出了一种专为物联网设备量身定制的新型抗量子加密算法。该算法考虑到物联网设备有限的计算能力、功率限制和通信要求,同时提供对传统威胁和量子威胁的强大防御。
紧急降落是飞行器的关键安全机制。商用飞机具有三重冗余系统,可大大增加飞行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将飞机降落在指定机场的概率。在通用航空中,始终到达指定机场的几率较低,但成功的飞行员可能会使用地标和其他视觉信息在未准备好的地点安全降落。对于小型无人机系统 (sUAS),由于尺寸、重量和功率限制,三重甚至双重冗余系统不太可能出现。此外,对超视距 (BVLOS) 操作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种情况下,sUAS 操作员无法将车辆安全引导到地面。
在 22.5-23.6 GHz 和 25.25-27.5 GHz 频段运行或计划运行的移动系统的典型发射机射频发射(3 dB)带宽范围约为 143 至 865 MHz。发射机峰值输出功率范围为 0.1 W(20 dBm)至 60 W(48 dBm)。但是,根据《无线电规则》第 21.5 条,在 25.25-27.5 GHz 频率范围内,天线输入端的最大功率水平限制为 10 瓦。,并且根据《无线电规则》第 21.2 条,当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在地球静止卫星轨道 1.5 度以内时,在 25.25-27.5 GHz 频率范围内,等效全向辐射功率限制为 24 dBW(在任何 1 MHz 频段内)。。
当今的计算机架构和设备技术(用于制造它们)都面临着重大挑战,使其无法提供人工智能(AI)等复杂应用程序所需的性能。复杂性源于需要计算的极高的操作数量和所涉及的数据量。直接后果是,此类应用程序所涉及的计算工作量受到实际计算系统众所周知的壁垒的限制:(1)由于处理器和内存速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导致的内存壁垒,以及有限的内存带宽使得内存访问成为以内存访问为主的应用程序的性能杀手和功耗;(2)功率壁垒,涉及冷却的实际功率限制,这意味着 CPU 时钟速度无法进一步提高。
摘要 — 下一代通信技术将通过地面网络与由高空平台站和卫星组成的非地面网络 (NTN) 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此外,随着人类踏上在其他星球上建立新栖息地的漫长道路,NTN 和深空网络 (DSN) 之间的合作将是必要的。在这方面,我们建议使用可重构智能表面 (RIS) 来改善这些网络之间的协调,因为 RIS 完全符合在太空中运行的尺寸、重量和功率限制。提出了一个全面的 RIS 辅助非地面和行星际通信框架,指出了挑战、用例和未解决的问题。此外,根据模拟结果讨论了 RIS 辅助 NTN 在太阳闪烁和卫星阻力等环境影响下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