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在北纬地区,组件应朝南,在南纬地区,组件应朝北。 3.1.2 有关最佳安装角度的详细信息,请参阅标准太阳能光伏安装指南,或咨询信誉良好的太阳能安装商或系统集成商。 3.1.3 组件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被遮挡。如果组件被遮挡或部分被遮挡,它将无法在理想条件下运行,并导致功率输出降低。 3.1.4 一般而言,我们不建议将光伏系统安装在距离海岸线 500 米以内的地方。如果您计划这样做,请联系 Ulica 的全球客户服务部门和/或参阅 Ulica 光伏组件近岸安装指南。 3.1.5 请勿在可能产生或收集易燃气体的设备附近或位置使用组件。 3.1.6 一般而言,我们不建议以小于 10 度的倾斜角安装光伏板。在这种情况下,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将难以保证。3.1.7 组件固定位置应距地面或屋顶15cm。
空间技术——中国的遥感卫星 中国空间监视:遥感卫星星座。卫星在中国的反介入和反拒止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对选定区域提供 24 小时监视能力。中国从 2006 年开始发射遥感系列卫星,这是一组可操作的 ISR 卫星,为中国提供了全球情报监视和侦察 (ISR) 能力。这些卫星位于 600 公里高空的低地球轨道 (LEO)。国家高级研究所 2018 年的一份报告表明,使用 CZ 2C 发射器从西昌发射场一次发射了三颗卫星。十二颗卫星占据的三个轨道平面也均匀分布在地球周围,相隔 120 度。这 12 颗卫星星座的结构表明,其目的是实现对北纬 35 度和南纬 35 度之间区域的近乎连续的 ELINT 监视。很可能很快会发射另外两个三联装,这样三个等距轨道平面将各有六颗卫星,间隔 60 度。这将创建一个由 18 颗卫星组成的运行星座。中国遥感卫星星座由 ELINT、SAR 和 EO 卫星组成,可提供大面积监视能力,尤其是在太平洋地区。该星座自 2010 年开始运行,为中国提供了 ISR 能力,可在远离海岸线的地方探测对手。该星座使用三种卫星:
燕麦(Avena sativa L.)在世界谷物产量中排名第六,主要作为一种多用途作物种植,可用作谷物、牧草和草料,或在世界许多地方作为轮作作物。最近的研究提高了其在人类营养和保健方面的潜在膳食价值。燕麦能很好地适应多种土壤类型,在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长。世界燕麦产区集中在北纬 35-65º 和南纬 20 至 46º 之间。燕麦基因组庞大而复杂,在 4.12 Gb 到 12.6 Gb 之间。燕麦生产力受到许多疾病的影响,尽管冠锈病(Puccinia coronata f. sp. avenae)和秆锈病(Puccinia graminis f. sp. avenae)是全球主要疾病。本章重点回顾燕麦育种的主要发展及其影响,特别是气候或环境变化(主要是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给燕麦种植带来的挑战。下一代育种工具将有助于开发基因改良和操纵燕麦的方法,这将极大地帮助提高燕麦产量。尽管燕麦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其他谷物相似,但仍落后。未来几十年,需要更多的基因组工具,从基因组辅助育种到基因组编辑工具,以改善资源,在气候变化下改良燕麦。
高遗传负荷会对种群生存力产生负面影响,并增加对疾病和其他环境压力源的易感性。之前对南非两个非洲水牛 (Syncerus caffer) 种群进行的微卫星研究表明,由于有害等位基因的高频率出现,全基因组遗传负荷很大。本研究评估了这些等位基因在大部分水牛分布范围内的出现情况,它们对雄性身体状况和牛结核病抗性产生负面影响。利用来自 34 个地方(从南纬 25 度到北纬 5 度)1,676 头动物的现有微卫星数据(2-17 个微卫星位点),我们发现了与上述雄性特征相关的整个大陆的微卫星等位基因频率梯度。频率在从南到北的纬度范围内下降(每个位点的平均 Pearson r = -0.22)。频率变化与多位点杂合性变化相一致(调整后的 R 2 = 0.84),与东非相比,南部非洲的杂合性下降幅度高达 16%。此外,在五个连锁位点对上检测到了大陆范围的连锁不平衡 (LD),其特点是雄性有害性状相关等位基因之间存在较高的正位点间关联比例(0.66,95% CI:0.53,0.77)。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观察到的性染色体减数分裂驱动系统驱动了大陆范围和基因组范围内的雄性有害等位基因选择,导致频率变化、搭便车效应导致的杂合性降低以及由于雄性有害等位基因在单倍型中同时出现而导致的广泛 LD。所涉及的选择压力必须很高,以防止等位基因频率谱系和单倍型因 LD 衰减而遭到破坏。由于大多数水牛种群是稳定的,这些结果表明,自然哺乳动物种群(取决于其遗传背景)可以承受较高的遗传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