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海面温度异常表明印度洋盆地的大多数信号在西部盆地上具有变暖信号。印度洋偶极子(IOD)目前是中性的。截至2023年8月13日的一周的IOD指数为 +0.32°C,在中性边界内(-0.40°C和 +0.40°C)。,如果按照预测,接下来的两周将超过阳性IOD阈值,2023年将被认为是阳性的IOD年。所有调查的气候模型前景表明中性IOD条件可能延续到八月(图2)。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印度于 1992 年启动了“向东看政策”,并于 2014 年升级为“向东行动政策”,积极务实地关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周边地区。印度向东行动政策的目标是促进与印度太平洋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文化联系和发展战略关系。“向东行动政策”认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连通性是该地区增长和繁荣的关键,包括物理、数字、经济和人员流动。印度与东南亚国家联盟 (ASEAN) 的关系是印度“向东行动政策”的核心。此外,除了加强与该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外,印度还加强了对该地区各种多边和诸边机构的参与,例如东盟、东亚峰会、东盟国防部长会议、东盟地区论坛、扩大的东盟海事论坛、环印度洋联盟、印度洋委员会、印度洋海军研讨会、四方安全对话等。
英国 2021 年的综合评估雄心勃勃。它承诺英国将成为“到 2030 年欧洲-大西洋地区安全的最大单一欧洲贡献者”,并“作为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具有最广泛、最综合影响力的欧洲合作伙伴,深度参与该地区的安全事务”。1 希望成为两个关键地区领先的欧洲安全提供商,旨在抵消英国脱欧后影响力丧失的任何印象。相反,英国将再次成为全球大国。在乌克兰战争扩大、从阿富汗撤军、与中国关系恶化以及经济危机之后,评估目前正在修订中。尽管如此,政府部长们的言论仍保留了这些雄心壮志。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莱弗利 (James Cleverly) 在 2022 年 9 月表示,“我们正朝着成为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具有最广泛、最综合影响力的欧洲合作伙伴的方向迈进。我在这里要明确指出,印度洋-太平洋倾斜是
印度的气候变化事实表8温度升高印度的平均温度在1901年至2018年之间的平均温度升高0.7°C。到21世纪末,印度的平均温度预计将在没有重大行动的情况下升高4.4°C(相对于1976- 2005年的水平)。与1976 - 2005年的基线期相比,到本世纪末,夏季热浪的频率预计将增加3-4倍。降雨模式和季风夏季季风降雨(6月至9月)从1951年到2015年下降了6%,尤其是在印度 - 远程平原和西高止山脉上。极端降雨事件有所增加,每天降雨量超过150毫米,印度中部(1950- 2015年)上升了75%。季风可变性预计会增加,预计会有更强烈的湿法。干旱受干旱影响的地区在1951年至2016年之间每十年增加了1.3%。印度中部,西南海岸,南部半岛和印度东北部平均每十年经历两次以上的干旱。到21世纪末,印度可能会看到干旱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印度洋的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印度洋已加热1°C(1951- 2015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0.7°C。北印度洋的海平面每年3.3毫米(1993–2017)上升,这是过去几十年的显着加速。到2100年,北印度洋的海平面预计将上升300mm。气候模型预测,由于海洋变暖,旋风强度将来会增加。热带气旋尽管北印度洋的热带气旋总数却有所下降,但非常严重的旋风风暴的频率增加了(每十年+1事件,2000- 2018年)。喜马拉雅地区印度库什喜马拉雅山脉在1951年至2014年之间的温暖1.3°C。到2100年,该地区的平均温度和降雪量降低。在许多地区都观察到冰川静修和降雪减少,除了在冬季降雪增加的卡拉科拉姆喜马拉雅山。
已记录事件的框架 已记录事件的框架 2020 年活动 - 大西洋 - 几内亚湾 | 2020 年事件 – 大西洋 – 几内亚湾 2020 年事件 – 大西洋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 – 区域外 | 2020 年事件 – 大西洋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 其他地区 2020 年事件 – 印度洋 2020 年事件 – 印度洋 2020 年事件 – 东南亚 2020 年事件 – 东南亚 联系方式 – 信息 联系方式 – 信息 会员条款 自愿海军合作 |如何加入海上志愿合作
本文探讨了中国如何借鉴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和朱利安·科贝特的战略理论来塑造其在印度洋地区 (IOR) 的新兴海军理论和军事态势。本文追溯了马汉对海上力量和海军霸权的重视,以及科贝特的海上通信和平衡海上力量与陆地能力的概念。本文分析了中国加速的海军现代化,包括其航空母舰计划,以及其通过港口通道设施和安全伙伴关系在关键海上咽喉要道和延伸到印度洋地区的群岛链上不断增强的军事存在。本文认为,北京综合了一种混合海上战略,将马汉的决定性海军优势原则与科贝特倡导控制海上交通线以保护经济利益相结合。尽管在实现完全控制方面面临限制,但中国似乎已准备好获得对抗美国地区主导地位的重大威慑能力。这项分析揭示了中国推动向印度洋投射更大力量的多方面理论框架。
• 多金属结核在克拉里昂-克利珀顿断裂带、中印度洋盆地和西太平洋很常见。 3 多金属结核主要含有锰、铁、硅酸盐和氢氧化物。据国际海底管理局称,这些结核的开采因其镍、铜、钴、锰和稀土元素 (REE) 含量而受到关注,以满足对这些矿物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结核中还含有微量钼。 4 • 西南印度洋海脊、中印度洋海脊和中大西洋海脊正在勘探多金属硫化物。 5 多金属硫化物含有大量的铜、锌、铅、铁、银和金。 • 富钴结壳在许多情况下出现在各国的专属经济区 (EEZ) 内,目前正在西太平洋进行勘探。 6 钴结壳在矿物成分上与多金属结核大体相似,但钴结壳因钴含量较高、铂和稀土元素 (REE) 含量较高、镍和锰含量较高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锰、铜、钴、镍、钼、稀土元素、锌、银、金和铂是深海采矿矿物,由于需求不断增长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最多。这些矿物将在第 1.2 节中进一步讨论。
马尔代夫共和国是印度洋中部的一个低谎言,基于环礁的群岛。它包括1,190个岛屿分成26个环礁,共同占据了298 km2的土地面积,并形成了一条长度超过820公里的链条,分布在约90,0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总人口的马尔代夫为324,9921,就面积和人口而言,它是最小的亚洲国家。它也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之一。该国的平均海拔高度高1.5米。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部门是旅游业和渔业,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80%。马尔代夫定期暴露于多种自然危害,例如风暴,干旱,大雨和由印度洋南部旋风引起的高海浪 - 该国的灾难风险情景可以描述为中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