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该国在战略方向、管理和参与太空活动的水平方面经历了一场长期的“太空危机”。受到被称为“失去的十年”(ushinawareta junen)的十年经济停滞和政治动荡的影响,对太空事业的政治支持停滞不前并下降:太空预算几乎没有增加,从 1997 年的 2400 亿日元增加到 10 年后的 2007 年的 2500 亿日元,雄心勃勃的计划大幅缩减,航天工业进入了一段深度混乱时期。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一系列重大失败(例如1994 年的 ETS-6、1995 年的 EXPRESS、1996 年的 ADEOS、1998 年的 COMETS、1999 年的 MTSAT 发射失败)进一步凸显了一种弥漫的危机感。与此同时,后冷战地缘政治环境的演变要求艰难地扩大迄今为止所开展的活动,这最终使该国的太空议程陷入了十字路口 1 。
虽然媒体大量注意力都集中在美国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议活动上,这加剧了新冠疫情引发的危机感,但世界其他地区也并未停滞不前。有两件值得关注的地区事件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而且都与中国有关。这两件事都可以部分归咎于冠状病毒。第一件是北京进一步加强对香港的控制;第二件是中印长期边界争端的再次爆发,争端涉及偏远且难以到达的喜马拉雅山脉的领土。关于前者,有一个合理的假设,即中国强行通过了新的、更严格的安全法——遭到了大规模抗议——而与此同时,世界大部分地区仍在关注新冠疫情。这些法律到底能走多远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例如,北京表示,任何根据这些法律被捕的人都不会被送往中国受审——但尽管如此,它们仍代表着香港剩余的民主权利(如言论自由)的进一步严重侵蚀。中国为何如此着急还不清楚。这个前英国殖民地——1842 年在胁迫下从中国分离出来——无论如何都将在 2047 年完全归中国所有,这在国际关系中只是一眨眼的功夫。除了看到加快整个进程的机会之外,中国可能还对香港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感到恼火——相比之下,他们自己起步缓慢、行事隐秘,这招致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理性的人可能会认为,一个大国这样做是幼稚的,可能是出于小小的嫉妒和怨恨。但这
近年来,随着新兴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迅速,矿产资源需求不断增加,矿产资源可持续供给危机感不断增强,资源民族主义思潮回潮。引发资源供给结构变化,正处于重大变革时期。随着陆地资源日益枯竭,深海资源的勘探和采集研究正在快速进展。在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已发现许多深海矿产资源潜力区,如含有金属和稀有元素的黑子型海底热液矿床、富钴结壳等。据估计,日本拥有世界最大的黑子型海底热液矿床潜在资源量,拥有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富钴结壳潜在资源量。然而,如何将潜在有前景的海域缩小到具有资源吸引力的海域,这一方法尚未完全确立。此外,由于深海海底采矿技术刚刚起步,矿藏的勘探和开采活动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勘探技术并开发有效的采矿技术。此外,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强劲的工业活动和丰富的生活方式得益于其丰富的能源和资源储备,包括石油、天然气、铜和镍。换句话说,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资源消费国之一。然而,日本自身的能源和资源并不多,目前大部分依赖从其他国家进口。此外,近年来,在亚洲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全球对这些资源和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日本确保稳定供应的难度加大。尤其是日本的石油、天然气、铜、镍等矿产资源几乎100%依赖海外,因此,海外资源竞争加剧、产地冲突、甚至经济形势的变化,供需环境的变化引起需求波动,使得资源价格长期呈上涨趋势,为资源价格波动创造了条件。随着人口向城市集中、老龄化导致的生活方式改变等原因,电气化不断推进,能源需求不断扩大,确保能源和资源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因此,开发自己的海洋资源对日本来说极其重要。但对深海采矿车辆的实时监控研究较少,导致高效深海采矿变得困难。常规深海探测方法包括大地测量卫星遥感技术、船载声纳技术、自主水下机器人(AUV)巡航成像技术等,但这些方法难以实现实时探测,且存在易被篡改等问题。受环境影响较大,准确率较低。可见光成像系统的引入对于准确定位广阔海底的资源并有效收集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开展了研究,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来克服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