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科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对欧盟/欧洲经济区 (EU/EEA) 国家的患者和医疗保健系统构成了重大威胁。自 2019 年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最新一期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CRE) 快速风险评估以来,有各种迹象表明欧盟/欧洲经济区的流行病学状况正在持续恶化。这些迹象包括 (a) 由于医院内持续传播高危谱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23 个欧盟成员国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发病率增加;(b) 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和耐药性趋于一致,包括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ST23 在医院内的传播;(c) 新出现的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种; (d) 质粒介导的碳青霉烯酶基因传播,引起医院内和整个医疗保健网络内的疫情爆发;(e) 增加对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的高危谱系大肠杆菌分离株(包括孤立病例和聚集性病例)的检测,这些分离株有在社区传播的风险。
细菌病原体的多重耐药性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而耐卡巴培南类肠杆菌 (CRE) 感染的出现严重影响着人口福祉。卡巴培南类耐药性的出现是一个主要问题,特别是对于重症监护病房 (ICU) 和其他高危病房,这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Tamma 等人,2021)。详细研究导致细菌卡巴培南类耐药性的机制可能有助于克服和管理这一研究课题 (Mascellino 等人,2024)。CRE 通常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这些基因能够通过垂直和水平途径传播 (Rumbo 等人,2011)。这些耐药元素限制了治疗选择,与感染卡巴培南类敏感菌株的患者相比,一些患者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需要重症监护,并且毒性更高。因此,需要新的替代方法来对抗细菌耐药性在人群中的传播,并治疗感染危及生命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菌的患者(Oliva 等人,2021 年;Tompkins 和 van Duin,2021 年)。开发新型抗生素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案。然而世界卫生组织 (WHO) 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原话是:“自 2017 年中期以来,仅批准了 13 种新抗生素,其中只有两种代表新的化学类别并被认为是创新的。”分子研究在了解细菌耐药性机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发现了可移动的粘菌素耐药基因 (mcr-1 至 mcr-10) 及其变体,这对临床感染的治疗构成了新的威胁。开发了一种使用多重 TaqMan 实时 PCR 检测的新型方法来检测可移动的粘菌素耐药基因。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Gong 等)。先前的一项研究检查了波兰产生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发现头孢地洛、埃拉环素、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CAZ/AVI) 和氨曲南是最有效的抗生素,表明 CAZ/AVI 加氨曲南对测试菌株具有 100% 的体外敏感性。由于这两种药物的安全性和成本效益,
:用吸收剂包围泄漏物,并在该区域上放置湿覆盖物,以尽量减少材料进入空气。加入过量液体以使材料进入溶液。用惰性吸收剂吸收。避免灰尘在空气中扩散(即用压缩空气清除灰尘表面)。不应让灰尘沉积物堆积在表面上,因为如果它们以足够的浓度释放到大气中,可能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用合适的吸收剂清除泄漏物中的剩余物质。当地或国家法规可能适用于此材料的释放和处置,以及用于清理泄漏的材料和物品。您需要确定哪些法规适用。本 SDS 的第 13 和 15 节提供了有关某些当地或国家要求的信息。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美罗培南在危重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和靶标达成情况,并比较美罗培南给药方案的效果。患者和方法:分析了重症监护室使用美罗培南的 37 例危重患者。根据患者肾功能对患者进行分类。基于贝叶斯估计评估药代动力学参数。特别关注 40%fT>MIC(游离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分数)和 100%fT>MIC 的靶标达成情况,病原体 MIC 为 2 mg/L 和 8 mg/L。此外,还比较了标准给药(1g 美罗培南,每 8 小时静脉输注 30 分钟)和非标准给药(标准给药以外的给药方案)的效果。结果:结果显示,美罗培南清除率(CL)、中心分布容积(V1)、室间清除率(Q)和外周分布容积(V2)分别为3.3 L/h、9.2 L、20.1 L/h和12.8 L。不同肾功能组患者的CL有显著差异(p < 0.001)。病原菌MIC为2 mg/L和8 mg/L的两个目标达标率分别为89%、73%、49%和27%。重度肾功能不全组的目标达标率高于其他组。标准剂量达到40%fT>2/8 mg/L的目标(分别为85.7%和81%),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达到40%fT>MIC的目标分数为100%。此外,标准剂量组和非标准剂量组在目标达成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肾功能是美罗培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目标达成率的重要协变量。标准剂量组和非标准剂量组之间的目标达成率不可比。因此,如果有条件,治疗药物监测在危重患者剂量调整中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词:美罗培南,危重患者,药代动力学,治疗药物监测
摘要 COVID-19 已严重影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IPC) 实践,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这经常导致多重耐药菌 (MDRO) 的传播,包括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CRAB)。本文,我们报告了意大利一家大型 ICU COVID-19 中心医院的 CRAB 疫情管理情况,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 (WGS) 进行了回顾性基因型分析。通过 WGS 分析了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5 月期间被诊断为 CRAB 感染或定植的重症 COVID-19 机械通气患者身上获得的细菌菌株,以评估抗菌素耐药性和毒力基因以及可移动遗传元素。结合流行病学数据,系统发育分析用于识别推定的传播链。 40 例中 14 例 (35%) 被诊断为 CRAB 感染,40 例中 26 例 (65%) 被诊断为定植,7 例 (17.5%) 在入院后 48 小时内分离出 CRAB。所有 CRAB 菌株均属于巴斯德序列 2 型 (ST2) 和 5 种不同的牛津 ST,并呈现携带 bla OXA-23 基因的 Tn 2006 转座子。系统发育分析显示,ICU 内部和ICU 之间存在四条传播链,主要在 11 月至 2021 年 1 月期间传播。量身定制的 IPC 策略由 5 点捆绑组成,包括 ICU 模块临时转换为 CRAB-ICU 和动态重新开放,对 ICU 入院率的影响有限。实施后,未检测到 CRAB 传播链。我们的研究强调了将经典流行病学研究与基因组研究相结合以确定疫情期间的传播途径的潜力,这可能是确保 IPC 策略和防止 MDRO 传播的有力工具。
警报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建议将此药物列入以下类别:限制。 卡巴培南类药物的广泛使用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和艰难梭菌引起的感染患病率增加有关。适应症 由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例如由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菌或耐卡巴培南肠杆菌 (CRE) 引起的败血症、腹腔内感染或脑膜炎。注意:1. 美罗培南对许多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无效,如 MRSA 和大多数表皮葡萄球菌。万古霉素是这些菌的一线治疗药物。美罗培南对青霉素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和大多数厌氧菌有活性。 2. 在治疗 ESBL 或 CRE 时,应咨询传染病专家和微生物学家。 作用 美罗培南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卡巴培南亚类。 它抑制细胞壁合成。 (1) 美罗培南是一种时间依赖性抗生素,这意味着其杀菌效果取决于药物浓度保持高于引起感染的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的时间 (T) ( T>MIC )。 (1)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美罗培南是比亚胺培南更好的选择。 美罗培南在脑脊液中的浓度更高,尤其是在脑膜发炎的情况下,并且与亚胺培南相比,其癫痫发作的发生率较低。药物类型 卡巴培南类抗生素 商品名 有多个品牌可供选择 剂型 500 mg 小瓶 1000 mg 小瓶 剂量 40 mg/kg/剂量 每 8 小时 剂量调整 治疗性低温:无信息。 ECMO:无信息。 肾功能不全 (2) :
目的:研究显示,肾功能正常或增强的重症患者存在美罗培南暴露不足的风险。尽管已发表了许多美罗培南群体药代动力学 (PK) 模型,但尚无大规模前瞻性群体 PK 研究,且研究样本丰富,重点关注最有可能达不到最佳药代动力学/药效学 (PK/PD) 目标的患者。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 PK/PD 目标实现情况,并使用美罗培南群体 PK 模型对肾功能正常或增强的脓毒症患者进行彻底的协变量筛选。患者和方法:在鲁汶大学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 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 PK 研究。对患有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并在 ICU 接受美罗培南治疗的患者进行筛选,以确定是否纳入。如果患者接受肾脏替代疗法或在 PK 取样当天根据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方程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 < 70 mL/min/1.73m 2,则将其排除。成功达到 PK/PD 目标定义为未结合美罗培南谷浓度高于 2 mg/L 或 8 mg/L。使用 NONMEM7.4 进行群体 PK 建模。结果:总共纳入 58 名患者,在 70 个给药间隔内贡献了 345 份血浆样本。在所有给药间隔中,分别有 46% 和 11% 成功达到了 2 mg/L 和 8 mg/L 的目标。具有线性消除和个体间清除率变异性的二室群体 PK 模型最能描述美罗培南 PK。根据 Cockcroft-Gault 方程估计的肌酐清除率是群体 PK 分析中唯一保留的协变量。结论:本研究提供了有关肾功能保留或增强的重症患者美罗培南 PK 的详细见解。我们观察到 PK/PD 目标实现率较差,其中肾功能是唯一重要的协变量。试验注册:本研究在 ClinicalTrials.gov 注册(NCT03560557)。关键词:重症监护、PK/PD、暴露、剂量优化、增强肾清除率
与 β-内酰胺最佳活性最相关的药效学参数是给药间隔内游离药物浓度保持高于感染生物体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的比例 - %fT>MIC(在 4x MIC 时杀灭效果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