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5 月 30 日(美联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周一公布了发射一艘宇宙飞船探索太阳系主要小行星带的计划,这是这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在 2020 年成功向火星发射希望号航天器后的最新太空项目。该项目被称为阿联酋小行星带任务,旨在未来几年开发一艘航天器,然后在 2028 年发射,以研究各种小行星。“这次任务是火星任务的后续行动,它是从该地区首次前往火星的任务,”阿联酋小行星带任务项目主管 Mohsen Al Awadhi 说。“我们通过这次任务创造同样的东西。也就是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专门探索这七颗小行星的任务,也是从宏伟壮丽的角度看的第一次此类任务。”2021 年 2 月,阿联酋的“希望”号探测器抵达火星,成为第一个阿拉伯国家,也是有史以来第二个首次成功进入火星轨道的国家。该探测器的目标包括提供火星大气及其各层的第一张完整图像,并帮助解答有关火星气候和成分的关键问题。如果成功,这艘新宣布的航天器将以每小时 33,000 公里(20,500 英里)的速度飞行,为期七年,探索六颗小行星。最终,它将在第七颗罕见的“红色”小行星上部署一艘登陆艇,科学家称这可能为了解地球生命的基础提供线索。水等有机化合物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某些小行星上发现,可能是通过与其他富含有机物的天体碰撞或在太空中产生复杂的有机分子而产生的。研究这些化合物的起源,以及红色小行星上可能存在的水,可以揭示地球水的起源,从而为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提供宝贵的见解。这项努力对于 2014 年成立的蓬勃发展的阿联酋航天局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它是继成功向火星发射 Amal 探测器(或“希望”号)之后的又一举措。这次新的旅程将比火星任务的距离长十倍以上。该探测器以迪拜统治者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的名字命名,后者还担任世袭统治的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它将首先前往金星,在那里,金星的引力将把它弹回地球,然后到达火星。该飞船最终将到达小行星带,飞行距离小行星带最近处 150 公里(93 英里),总飞行距离为 50 亿公里(约 30 亿英里)。2034 年 10 月,该飞船预计将向第七颗也是最后一颗小行星 Justitia 进行最后一次推进,然后在一年多后部署着陆器。Justitia 被认为是仅有的两颗已知红色小行星之一,其表面可能含有有机物质。“它是小行星带中最红的两个物体之一,科学家们并不真正理解它为什么这么红,”阿联酋航天局的空间科学研究员 Hoor AlMaazmi 说。“有理论认为它最初来自柯伊伯带,那里有更多的红色物体。所以这是我们可以研究的一件事,因为它也有可能富含水。” MBR 探测器将部署一艘登陆艇来研究 Justitia 的表面,该登陆艇将由阿联酋的私人初创公司全面开发。它可能为未来从小行星中提取资源奠定基础,最终支持人类在太空的长期任务 - 甚至可能支持阿联酋到 2117 年在火星建立殖民地的雄心勃勃的目标。
美国宇航局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服务项目负责火星 2020 毅力号探测器的发射管理。这辆火星车是一辆四轮汽车大小的车辆,一旦探测器于 2021 年 2 月着陆,它将搜寻火星杰泽罗陨石坑的底部,杰泽罗陨石坑深 820 英尺(250 米),据信是一个与太浩湖大小相当的湖泊。据信,该陨石坑拥有大量约 35 亿年前的原始沉积物,科学家希望这些沉积物中能找到火星生命的化石。
摘要 在星载雷达观测海洋的各种挑战中,以下两个问题可能更为突出:动态分辨率不足和垂直穿透效果不佳。未来十年,雷达干涉测量和海洋激光雷达技术可能会取得两项备受期待的突破,预计它们将对亚中尺度分辨和深度分辨的海洋观测做出重大贡献。计划中的“观澜”科学任务包括双频(Ku 和 Ka)干涉测高仪(IA)和近天底指向海洋激光雷达(OL)。星载主动 OL 将确保更深的穿透深度和全时探测,从而对地下海洋的光学特性进行分层表征。OL 和双频(Ku 和 Ka)干涉测高系统的同时运行将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和海气界面的贡献,从而大大减少两个传感器的误差预算。 OL有效载荷有望部分揭示真光层中垂直间隔10米的海洋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在动态和生物光学上向海洋混合层迈出重要一步。
中继通信卫星在月球背面和极地探测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鹊桥中继通信卫星是为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器和月球车提供中继通信支持的研制的,自2018年6月14日进入绕地月平动点2的halo任务轨道以来,已在轨运行30多个月,工作良好,为着陆器和月球车提供了可靠、连续的中继通信支持,完成了嫦娥四号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月球南极地区探测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中国南极探测任务的新型中继通信卫星也在研究中。本文概述了鹊桥中继通信卫星的系统设计和在轨运行情况,提出了用于月球南极探测任务的中继通信卫星的系统概念。最后对月球中继通信卫星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澳门特区政府高度重视提升太空科学研发能力,积极参与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在国家和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澳门自2004年启动首个国家月球探测工程以来,一直参与相关月球探测任务载荷研制。2018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在澳门设立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国家嫦娥系列和天问系列深空探测任务,致力于研究太阳系及其行星的起源和演化
美国宇航局的阿尔忒弥斯计划致力于在 2025 年让人类登陆月球,最终目标是在 2030 年代实现载人火星探测任务。其他目标包括每两年进行一次机器人和科学月球表面探测任务、建立一个名为 Gateway 的绕月前哨站,以及在月球上开发一个配备月球车的大本营。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而且成本极其高昂,美国宇航局对阿尔忒弥斯计划的财政投入预计在 2012 财年至 2025 财年期间将达到 930 亿美元。因此,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与国际航天机构的合作对于实现人类在月球上的强大和可持续存在至关重要,这是人类火星探测任务的先行者。与此同时,过去两年内由23个国家签署的《阿尔忒弥斯协定》表明国际社会对太空探索的广泛兴趣,这些国家寻求建立民用航天机构之间合作的原则以及外层空间利用的管理原则,以提高运营安全性,减少不确定性,并促进其可持续和有益的和平利用。
过去,月球探测任务几乎完全依赖于直接对地 (DTE) 通信,同时使用来自地球的测距辐射测量进行导航。早在阿波罗任务初期(Farquhar,1971),月球中继基础设施的优势就已初见端倪,中国嫦娥四号任务最近的月球背面着陆也证明了这一点(Gao 等人,2019;后者专注于将遥测数据传送到地面,而不是提供独立的轨道确定和导航解决方案)。月球探测任务数量的增长趋势正在产生部署月球通信和导航基础设施以支持国际社会的需求。这反过来又可以成为更多公共和私人全球地月计划的催化剂。
无限和超越。教师和校友参与了许多 NASA 任务,从黎明号到 2020 年火星探测任务再到欧罗巴快船。宇航员 Megan McArthur (93) 是哈勃望远镜最后一次航天飞机任务的机器人专家;今天,她是 NASA SpaceX Crew-2 任务的飞行员,该任务于 2021 年 4 月 23 日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本科生设计、建造和发射了 ELFIN 卫星,以进行太空天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