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战术数据链简介 背景 第 2 章 了解 Link 16 第 1 部分 Link 16 简介 第 A 节 概述 第 B 节 Link 16 J 系列消息 第 C 节 Link 16 架构概述 第 D 节 Link 16 架构的功能 第 E 节 附加功能摘要 第 2 部分 终端和接口 第 A 节 Link 16 数据终端 第 B 节 语音传输和接收 第 C 节 JTIDS TACAN 端口接口 第 3 部分 时分多址架构 第 A 节 TDMA 和 Link 16 网络 第 B 节 Link 16 终端消息类型 第 C 节 时隙内 第 4 部分 Link 16 频谱运营商 第 A 节 Link 16 频率 第 B 节 干扰保护功能 第 C 节 时隙占空比 第 5 部分 Link 16 网络的功能和特性 第 A 节 参与组 第 B 节 时隙分配 第 C 节 网络角色 第 D 节 网络入口 第 E 节 精确参与者定位和识别 第 F 节 中继 第 G 节 通信安全 第 H 节 多网 第 I 节 范围扩展技术
第 1 章 战术数据链简介 背景 第 2 章 了解 Link 16 第 1 部分 Link 16 简介 第 A 节 概述 第 B 节 Link 16 J 系列消息 第 C 节 Link 16 架构概述 第 D 节 Link 16 架构的功能 第 E 节 附加功能摘要 第 2 部分 终端和接口 第 A 节 Link 16 数据终端 第 B 节 语音传输和接收 第 C 节 JTIDS TACAN 端口接口 第 3 部分 时分多址架构 第 A 节 TDMA 和 Link 16 网络 第 B 节 Link 16 终端消息类型 第 C 节 时隙内 第 4 部分 Link 16 频谱运营商 第 A 节 Link 16 频率 第 B 节 干扰保护功能 第 C 节 时隙占空比 第 5 部分 Link 16 网络的功能和特性 第 A 节 参与组 第 B 节 时隙分配 第 C 节 网络角色 第 D 节 网络入口 第 E 节 精确参与者定位和识别 第 F 节 中继 第 G 节 通信安全 第 H 节 多网 第 I 节 范围扩展技术
第 1 章 战术数据链简介 背景 第 2 章 了解 Link 16 第 1 部分 Link 16 简介 第 A 节 概述 第 B 节 Link 16 J 系列消息 第 C 节 Link 16 架构概述 第 D 节 Link 16 架构的功能 第 E 节 附加功能摘要 第 2 部分 终端和接口 第 A 节 Link 16 数据终端 第 B 节 语音传输和接收 第 C 节 JTIDS TACAN 端口接口 第 3 部分 时分多址架构 第 A 节 TDMA 和 Link 16 网络 第 B 节 Link 16 终端消息类型 第 C 节 时隙内 第 4 部分 Link 16 频谱运营商 第 A 节 Link 16 频率 第 B 节 干扰保护功能 第 C 节 时隙占空比 第 5 部分 Link 16 网络的功能和特性 第 A 节 参与组 第 B 节 时隙分配 第 C 节 网络角色 第 D 节 网络入口 第 E 节 精确参与者定位和识别 第 F 节 中继 第 G 节 通信安全 第 H 节 多网 第 I 节 范围扩展技术
第 1 章 战术数据链简介 背景 第 2 章 了解 Link 16 第 1 部分 Link 16 简介 第 A 节 概述 第 B 节 Link 16 J 系列消息 第 C 节 Link 16 架构概述 第 D 节 Link 16 架构的功能 第 E 节 附加功能摘要 第 2 部分 终端和接口 第 A 节 Link 16 数据终端 第 B 节 语音传输和接收 第 C 节 JTIDS TACAN 端口接口 第 3 部分 时分多址架构 第 A 节 TDMA 和 Link 16 网络 第 B 节 Link 16 终端消息类型 第 C 节 时隙内 第 4 部分 Link 16 频谱运营商 第 A 节 Link 16 频率 第 B 节 干扰保护功能 第 C 节 时隙占空比 第 5 部分 Link 16 网络的功能和特性 第 A 节 参与组 第 B 节 时隙分配 第 C 节 网络角色 第 D 节 网络入口 第 E 节 精确参与者定位和识别 第 F 节 中继 第 G 节 通信安全 第 H 节 多网 第 I 节 范围扩展技术
第 1 部分 Link 16 简介 第 A 节概述 第 B 节 Link 16 J 系列消息 第 C 节 Link 16 架构概述 第 D 节 Link 16 架构的功能 第 E 节附加功能摘要 第 2 部分终端和接口 第 A 节 Link 16 数据终端 第 B 节语音传输和接收 第 C 节 JTIDS TACAN 端口接口 第 3 部分时分多址架构 第 A 节 TDMA 和 Link 16 网络 第 B 节 Link 16 终端消息类型 第 C 节时隙内 第 4 部分 Link 16 频谱运营商 第 A 节 Link 16 频率 第 B 节干扰保护功能 第 C 节时隙占空比 第 5 部分 Link 16 网络的功能和特性 第 A 节参与组 第 B 节时隙分配 第 C 节网络角色 第 D 节网络入口 第 E 节精确参与者定位和识别 第 F 节中继 第 G 节通信安全 第 H 节多网 第 I 节范围扩展技术
摘要 — 在国际民航组织 AMS(R)S SARPs 文件 [1] 的范围内,欧洲空中交通管制组织 NEXUS 小组提出了三类(A、B 和 C 类)空中交通管理 (ATM) 通信性能要求,以满足未来海洋和大陆空域的运营需求。这些类别将涵盖首先基于轨迹的运营(SESAR Step2/Class B),以及之后基于性能的运营(SESAR Step3/Class A),同时保持与现有卫星通信 (SatCom) 系统的兼容性,以实现当前海洋地区基于时间的 ATM 运营(SESAR Step1/Class C)。本文旨在介绍 ATM 的 SatCom 系统在长期支持未来通信基础设施 (FCI) 中最苛刻的 SESAR 服务(即全 4D)时能够达到的(Class A)性能值。正如 SESAR 总体规划文件 [2] 所述,该 SatCom 系统被视为通信导航和监视 (CNS) 推动者,主要侧重于为通信服务提供支持。为此,首先确定了在 SESAR P15.2.6 项目范围内定义的长期服务要求。然后,介绍了在 ANTARES(基于卫星的航空资源)项目 [3](ESA Iris 计划的一部分)框架内进行大量模拟后获得的性能值 [4]。在 ANTARES 项目中,已经定义了一种新的通信标准 (CS) 来应对
虽然将动态影像与元数据打包在一起的方法可能因具体实施而异,但以下内容提供了该过程的一般概念。飞行计算机将所有适当的元数据项以及时间戳和校验和合并到 LS 数据包中,并将数据发送到运动图像编码器/数据包多路复用器,后者生成统一的数据流以供平台外传输。通过通信链路后,远程客户端可以解码和处理数据流中包含的运动图像和元数据。然后,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显示和/或分发运动图像和元数据。
• FANS A 和以前的 FANS A+ 版本的升级系列 • 第一个版本于 2004 年在 A330/A340 飞机上获得认证,随后在 A320 系列飞机和 A380 飞机上获得认证 • 最新版本于 2011 年获得认证 • 来自世界各地 FANS 运营的增强功能(在用体验)
摘要:CDL(通用数据链)是美国军方在机载平台上进行情报监视与侦察 (ISR) 的标准通信波形。为支持这一标准,军方拥有众多空中、海上和地面 CDL 系统用于战区连接。当前 CONOPS 缺少的是可以将其战术 ISR 数据直接带入战区的太空资产,以便进行响应式任务分配和收集。随着太空 CDL 设计的出现,我们可以将实时战术数据带入现有的战区地面站。将太空图像从直接任务中带入战区是一项壮举,即使是大型卫星也从未做到过。战区内卫星图像概念将在 2005 年底使用经过修改的机载合格 CDL 通信系统,通过小型卫星演示进行测试,实现 CDL 波形。太空合格 CDL 设计最大程度地利用了 L-3 机载设计,但 L-3 设计的几个方面必须针对太空应用和操作进行更改。零件选择本身就是我们设计方法的重要驱动因素。将最先进的高数据速率通信机载设计迁移到太空并非易事,因为批准的零件清单非常有限。L-3 还利用 CTX-886 空间发射器进行所有非基带设计部分。L-3 设计的成功与我们现有的机载设计相比,大大节省了功耗、重量和体积;功耗降低 58%,重量减少 45%,体积减少 73%。硬件的其他设计增强功能包括: • 无需软件控制即可运行 •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独立电源 • 由机载处理器或地面站控制 • 耐辐射组件 本文还将讨论性能、硬件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