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输电线路勘测中,传统航测方法难以穿过植被、玉米地等地表附着物获取地表高程,而人工测绘方法在山区、丘陵地区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缺点。本文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结合110kV输电线路工程勘测实例,基于点云分类结果生成高精度地表DEM,并基于点云提取单株木材信息,精确统计树木砍伐量,建立了全景模拟线路走廊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为线路方案优化、平面断面提取提供技术支持,并应用于工程中,对效果进行评估,具有实际意义。
BAUER BSD 3000 是一种反循环钻井系统,配备全断面加重牙轮钻头钻头。钻机由船上起重机下水并定位在海床上,放入预先安装好的海底模板中。远程控制通过位于甲板上的 Bauer 模块化控制舱进行。所有钻井功能以及桩安装/灌浆的监控/定位都是远程执行的,电源和信号通过柔性脐带缆连接,方式与 ROV 相同。随后的钻井弃土和岩屑通过空运运送到海床。当能见度较差时,所有主要功能都通过摄像头和近距离传感器进行监控。钻井设备和脐带缆经过特殊设计,可承受异常海床流和表面波造成的巨大力量和疲劳。脐带处理系统必须补偿即使是最强大的 DP 船舶也不可避免的运动,还必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所有脐带都能安全拆卸,所有软管都具有故障安全关闭功能。钻井模板的所有关键部件均由 Bauer 设计、制造和测试。
研究了铸态和T6态金属盐反应制备的TiB2颗粒增强A356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对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表明,原位生长的TiB2颗粒形状规则,在A356基体中分布均匀,A356基体与TiB2颗粒之间有清晰的界面。对铸态和T6态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详细分析表明,随着A356基体中原位TiB2颗粒质量分数(wt%)的增加,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极限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增大,但随着TiB2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泊松比减小。与A356合金相比,随着TiB 2 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提高了10.8%,泊松比降低了3.2%;随着TiB 2 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先降低(当TiB 2 颗粒质量分数小于1%时)后升高,而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则先升高后降低。此外,T6热处理可以细化晶粒,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煤矿井下空气流动时,巷道壁附近存在一个气流速度边界层,该边界层的厚度及分布状况对通过该流动界面进入通风气流的有害、有毒气体的排放以及对煤矿瓦斯爆炸产生重大影响。利用现场测量结果与模拟实验数据,对平壁矿井巷道的气流速度边界层进行了研究,巷道分为无支护、工字钢拱架支护和锚杆锚固支护3种类型。通过参考其他考虑边界层特性的文献研究以及对现场数据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各个支护巷道断面相应的气流速度边界层特性。边界层内气流速度的增加服从对数规律:u=aLn(x)+b。结果表明:气流速度边界层厚度随气流中心速度的增大而明显减小,随巷道壁面粗糙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大。对于三种类型煤矿巷道,考虑中心气流速度的影响,其气流速度分布可用下列方程描述:u=(m1v+n1)Ln(d)+m2v+n2。
摘要 摘要 准确预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对于保证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和决策至关重要。本文建立了一种用于预测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层变形的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模型。该模型将隧道收敛变形与隧道开挖位置的关系纳入深度神经网络(DNN)框架中。考虑到多地层的地质特点,提出了一种多物理信息神经网络(MPINN)模型,在统一的框架下表示不同地层的物理信息。结果表明,MPINN模型可以高度再现有限差分法的计算结果,并能准确预测考虑复合地层的复杂地质信息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由于MPINN模型具有完整的物理机制,适用于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可以预测不同地质和几何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基于实测数据,提出的MPINN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监测断面地表沉降曲线,为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预测预警提供参考。
6 Shinpo,Fumio,“为什么要有‘机器人法’?”机器人法律协会成立筹备研究会报告(2015年10月11日)(2015年)。有关这些原则的详情,请参阅新浦文雄的《机器人法:法律领域问题的鸟瞰图》,《信息法研究》,第 9 卷,第 65-78 页(2017 年)和新浦文雄的《日本主要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战略和建立基本原则的研究,人工智能法律研究手册,Woodrow Barfield、Ugo Pagallo(编),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18)第 114-142 页,Jacob Turner,R OBOT规则:规范人工智能,Palgrave Macmillan;第一版。(2019 年)。7 规范欧洲新兴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面临的法律和伦理,FP7-SCIENCE-IN-SOCIETY-2011-1,项目编号:289092.8《深度剖析/成立律师协会有困难吗?“机器人的‘社会化推进’面临诸多挑战,业内人士表达异议”,日刊工业新闻,2016 年 1 月 18 日 https://www.nikkan.co.jp/articles/view/00371272 。
ISSN 1330-3651 (印刷版), ISSN 1848-6339 (在线版) https://doi.org/10.17559/TV-20201129072212 原创科学论文 巷道非直壁段锚喷支护力学模型及参数优化 程云海,李峰辉*,李刚伟 摘要:巷道锚喷支护一般采用梁模型计算,但巷道弯曲侧锚喷支护力学状态与直侧有明显不同。为了合理确定巷道弯曲侧锚喷支护参数,对喷层受力进行分析。将锚喷支护结构简化为固结梁与圆柱耦合的力学模型。为探明圆形巷道(或圆弧段)锚喷支护的力学机理,合理确定锚喷支护参数,对喷混凝土层进行应力分析。将锚喷支护结构简化为固结梁与圆柱体耦合的力学模型,结合摩尔-库仑强度理论,建立了喷混凝土层厚度、喷混凝土强度、锚杆间距、锚杆长度对围岩自承能力影响的力学模型,确定了锚喷支护参数与围岩自承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喷混凝土强度与围岩自承能力呈线性关系,喷混凝土厚度与围岩自承能力呈二次函数关系,锚杆间距、锚杆长度与围岩自承能力呈三次函数关系。研究成果对巷道曲线边坡锚喷支护参数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锚喷支护;筒体;力学模型1引言锚喷支护技术广泛应用于矿山、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1-6]。锚喷支护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围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围岩的支护作用,对控制围岩的变形、位移、裂隙发展等起着重要作用[7-10]。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锚喷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李等[11-12]。[11]确定了喷层破坏时中性层的位置,探究了不同支护方式下锚喷支护参数与围岩自承能力的关系,建立了巷道围岩自承能力与锚杆间距、喷层厚度、喷层强度之间的力学模型。温等[12]建立了由系统锚杆支撑的外拱、喷层支撑内拱和钢框架组成的组合拱力学模型。王等[4]在对巷道围岩和喷层应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喷层厚度、喷层强度、锚杆间距对围岩自承能力影响的力学模型。方等[5]研究了喷层厚度、喷层强度、锚杆间距对围岩自承能力的影响。 [13] 设计了高预应力强锚喷支护方案,并利用振弦喷浆应力仪对方案实施后喷浆层的应力状态进行监测。吕建军等 [14] 提出了厚软岩巷道全断面锚固的二维半模型,建立了围岩及锚固系统的理论模型,得到了应力释放、锚杆与围岩耦合的分布规律。荆建军等 [15] 研究了预应力锚杆的力学性能
从介电常数和绝缘破坏电场强度的观点出发选择Al 2 O 3 、HfO 2 、SiO 2 。使用这些绝缘膜制作MOS结构样品,并评估绝缘膜的介电击穿场强和介电常数。为了进行评估,我们使用了新推出的浸入式手动探测器。在该评价中,HfO 2 膜表现出最高的介电常数和击穿电场强度。通过简单的器件模拟,发现如果该膜具有这种水平的特性,则它可以用作氧化镓MOSFET的栅极绝缘膜。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决定使用该HfO 2 薄膜进行MOSFET的开发。由于不仅需要从初始特性而且还需要从长期可靠性的角度来选择绝缘膜,因此我们还考虑了具有第二好的特性的Al 2 O 3 膜作为候选材料I。取得了进展。 2020财年,我们改进了栅极绝缘膜的材料选择和成膜条件。具体地,对于作为栅极绝缘膜的候选的Al 2 O 3 ,为了减少作为沟道电阻增大的因素的栅极绝缘膜/氧化镓界面处的电荷,将Al 2 O 3 /镓我们考虑在成膜后通过热处理去除氧化物界面。图3示出了(a)评价中使用的MOS结构的截面图和(b)界面态密度分布。确认了通过在N 2 气氛中在450℃下热处理10分钟,可以形成界面能级为1×10 12 eV -1 cm -2 以下的良好界面。可知当温度进一步上升至550℃、650℃、800℃时,产生10 12 eV -1 cm -2 量级的界面态并劣化。通过本研究,我们获得了构建晶体管基本工艺过程中的热处理温度的基本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