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继续研究神经毒剂,1938 年 Schrader 团队合成了“沙林”。另一位德国化学家 R. Kuhn 于 1943 年描述了神经毒剂的作用机理,并于 1944 年合成了一种效力更强的神经毒剂“梭曼” [2]。德国人研制的这些神经毒剂被命名为“G 系列”(GA;塔崩,GB;沙林,GD;梭曼)。由于一些政治保留,德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使用神经毒剂,但有机磷农药在农业中仍然保持着其重要性。20 世纪 50 年代,英国科学家 R Ghosh 为了研制农药,合成了一种新的神经毒剂“VX”,V 代表有毒 [2]。这些新化合物被称为“V 系列”,它们比 G 系列更有效、更持久、挥发性更低 [3]。 1971—1991年,直至苏联解体,俄罗斯在进攻性化学武器计划范围内进行核爆研究,合成了“诺维乔克”(新型核爆剂),这一系列新型核爆剂也被命名为“A系列”[4]。
1986 年 4 月,苏联核爆,公众对核辐射的性质和程度感到困惑,这凸显了人们需要更广泛地了解人们所处环境中的天然辐射背景。对获取这些数据的可能性的考察使人们认识到多年来铀勘探界的工作是迄今为止重要的天然辐射数据来源。未使用的天然辐射数据。在许多国家,收集这些数据的目的是确定铀矿床的位置,通常是通过使用公共资金或发展资金。最广泛的努力是美国进行的,在国家铀资源评估 (NURE) 项目期间,美国对整个国家进行了机载伽马射线光谱仪调查。这些数据已被汇编并作为背景辐射图发布,这些背景辐射图对于确定潜在氡危害区域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还可用于地质填图和多种金属的矿物勘探。它们对于国际地质对比计划 (IGCP)/UNESCO 国际地球化学填图项目至关重要,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制作世界地球化学地图。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放射性元素地球化学图的制作中发挥着协调作用。本手册旨在鼓励和协助使用现有的伽马射线勘测数据来制作天然辐射环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