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战无处不在——在媒体、军队、政客和学术界。它是大众讨论的新武器。但网络战并不存在。然而,这一观察并没有使网络攻击变得不重要。本文回顾了关于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1832 年)的辩论,并研究了网络攻击作为未来战争工具的效用。通过这样做,本文不仅针对文献中普遍存在的误解和夸大,而且表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虽然已有两个世纪的历史,但它是理解网络攻击与战争之间关系的宝贵分析视角。文章借鉴克劳泽维茨的三位一体理论,发现网络攻击可以成为战争中的有用工具,特别是在战争初期。它们易于部署,并且已被证明能够造成物理损害。然而,文章认为,网络攻击仍然不如常规军事武器,最终使网络战(理解为主要通过网络空间进行的战争)不太可能发生。
简介 社会和文化理论很少关注时间性与知识生产和传播之间的关系。人们倾向于以含蓄或间接的方式触及这种联系。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技术或技术创新来建立这种联系。这试图表明,诸如印刷机之类的量子技术发展已经“加速”了生产和传播过程;或者最近计算机和计算机化也产生了同样的效果——只是在时间因素(大大缩短)和生产的知识数量(极大地增加)方面,这种效果要大得多(Rifkin,1987 年、1995 年;Castells,1996 年;Shenk,1997 年)。关于这些联系本身的研究并不多——这些联系可能是什么、它们如何发挥作用、它们可能产生什么影响,等等。此外,这些观点往往通过构成时间和知识的相当静态的形而上学类别来折射,这些类别源自康德、胡塞尔、柏格森或海德格尔的作品。最近,对时间与知识社会学的关系感兴趣的社会理论家以更细致入微和更现实的方式看待这种联系。不过,这些也往往是在更广泛关注的背景下进行的部分处理。例如,芭芭拉·亚当认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