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在 6045 名患者和 1159 种独特的肌节基因变异中,发现了 12 种 LowSV。LowSV 在一般人群中很常见(1:350),在 HCM 中适度富集(总比值比,14.9 [95% CI,12.5–17.9])。单独的 LowSV 与 HCM 诊断年龄较大和不良事件较少有关。然而,LowSV 与致病性肌节变异相结合会导致更高的发病率(例如,综合不良事件风险比,5.4 [95% CI,3.0–9.8] 对比单一致病性肌节变异,2.0 [95% CI,1.8–2.2];P <0.001)。已验证 2 个特定 LowSV 的中等功能影响——MYBPC3 c.442G>A(部分剪接增益)和 TNNT2 c.832C>T(对收缩力学的中等影响)。对普通人群的心脏磁共振成像分析显示,12 个 LowSV 中有 5 个与 HCM 邻近特征显着相关,但无明显 HCM。
保留所有权利。未经许可就不允许重复使用。(未经同行评审证明)是作者/资助者,他已授予Medrxiv的许可证,以永久显示预印本。该预印本版的版权持有人于2024年8月20日发布。 https://doi.org/10.1101/2024.08.14.24311020 doi:medrxiv Preprint
肌肉收缩由肌节的分子机制驱动。由于磷酸化是肌肉功能的关键调节器,因此鉴定调节性激酶对于了解肌节生物学非常重要。α激酶 3 ( ALPK3 ) 的致病变异会导致心肌病和肌肉骨骼疾病,但人们对这种非典型激酶知之甚少。在这里,我们表明 ALPK3 是肌节 M 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定义了 ALPK3 依赖性磷酸化蛋白质组。ALPK3 缺乏会损害人类心脏类器官和携带致病性截短 Alpk3 变异的小鼠心脏的收缩力。ALPK3 依赖性磷酸肽富含 M 带的肌节成分和泛素结合蛋白 sequestosome-1 (SQSTM1)(也称为 p62)。 ALPK3 相互作用组分析证实了其与 M 带蛋白(包括 SQSTM1)的结合。在模拟心肌病 ALPK3 突变的人类多能干细胞衍生心肌细胞中,SQSTM1 的肌节组织和 M 带定位异常,这表明该机制可能是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
摘要 背部轴肌或称背轴肌是覆盖脊髓和椎骨以及活动脊椎动物躯干的基本结构。迄今为止,形成背轴肌节的形态发生过程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使用了青鳉 zic1/zic4 增强子突变体双臀鳍 ( Da ),它表现出腹侧化的背部躯干结构,导致背轴肌节形态受损和神经管覆盖不完全。在野生型中,背部皮肌节 (DM) 细胞在体节发生后降低其增殖活性。随后,一部分未分化为肌节群的 DM 细胞开始形成独特的大突起,向背部延伸以引导背轴肌节向背部运动。相反,在 Da 中,DM 细胞保持高增殖活性并主要形成小突起。通过结合 RNA 和 ChIP 测序分析,我们揭示了 Zic1 的直接靶标,这些靶标在背部体节中特异性表达,并参与发育的各个方面,例如细胞迁移、细胞外基质组织和细胞间通讯。其中,我们确定 wnt11 是调节 DM 细胞增殖和前伸活动的关键因子。我们提出,背侧肌节的背部延伸由非成肌性 DM 细胞亚群引导,并且 wnt11 使 DM 细胞能够驱动背侧肌节覆盖神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