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器件设计由两组铝 IDT 组成,放置在具有 128° YX 切口的铌酸锂基板上。作为初步步骤,基于器件的几何周期 200 μm,模拟了器件的缩小单元域。模态分析确定了瑞利波的共振频率,该频率用于后续的谐波研究。两组 IDT 在该频率下受到激励,并分析了由此产生的驻波模式。还检查了器件在共振频率下的导纳。在将模型扩展到完整器件之前,进行了时间相关分析以研究波产生的瞬态阶段。
图 2. 声子介导的量子态转移和过程层析成像。a 测量的 Q 1 激发态群体 PQ 1 e 与时间和 Q 1 裸频率的关系,耦合器 G 1 处于中间耦合 κ 1 / 2 π = 2.4 MHz(在 3.976 GHz 处测量),G 2 设置为零耦合。在这种配置中,Q 1 的能量弛豫主要由通过 UDT 1 的声子发射主导,其次是行进声子动力学。白色和红色虚线分别表示单向和双向工作频率(见正文);插图显示量子位激发和测量脉冲序列。b 通过行进声子在单向(左)和双向(右)工作频率下进行量子态转移。与单向传输相比,双向传输的 Q 2 的最终群体要小 4.5 倍,这与模拟结果一致。绿色实线来自主方程模拟。插图:脉冲序列。对于任一过程,Q 1 的发射率均设为 κ uni | bi c / 2 π = 10 | 6 MHz,对应于 81 | 138 ns 的半峰全宽 (FWHM) 声子波包。c 单向和双向区域的量子过程层析成像,过程保真度分别为 F uni = Tr ( χ exp · χ ideal ) = 82 ± 0 . 3 % 和 F bi = 39 ± 0 . 3 %。红色实线显示理想传输的预期值;黑色虚线显示主方程模拟,其中考虑了有限量子比特相干性和声子通道损耗。不确定性是相对于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由于并行处理的优势,基于波的计算最近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已经证明了几种声波计算设备可以执行经典算法和数学运算。在这里,我们扩展了声波计算以模拟量子算法,提出了一种支持欺骗表面声波的集成声学梯度超表面系统来实现 Grover 量子搜索算法。我们表明,这种集成元设备可以实现设计的亚衍射和透射相位,可用于模拟量子算法中使用的操作,例如 Hadamard 变换和平均值的逆。数值模拟证明了该设备具有良好的搜索能力,包括比经典算法快一倍的速度和亚波长搜索精度。我们预计,我们的结果将启发片上集成元设备的替代设计方案,以实现更多受量子启发的声学模拟计算。
量子计算机即将为现代技术带来革命,为科学家提供无与伦比的计算资源。借助叠加原理和纠缠等量子力学现象,这些计算机可以解决某些计算问题,而这些问题即使是最强大的传统超级计算机也无法解决。阻碍这场计算革命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对量子比特的精确控制。量子系统极其脆弱,从本质上讲,如果不破坏其量子态,就无法对其进行测量。我编写了一个数值程序来求解时间相关的薛定谔方程,这是一个描述波函数演化的微分方程。我的代码相对于其他求解器的优势在于速度。我使用了图形处理单元 (GPU),这是一种最近才成熟的技术,可以加速高性能计算。硬件加速使我能够在几天内而不是几年内解决复杂的时间演化问题。如此出色的加速使我能够计算半导体器件中单个电子的行为。电子特别有趣,因为它们在现代技术中无处不在,而且是基本的量子粒子。使用我的代码生成的模拟,我跟踪了电子波函数在量子电路中传播时的时间演变。通过动画呈现波函数的演变,我能够直观地看到电子在空间和时间中传播的波函数。这是研究纳米器件中量子粒子行为的出色工具。我的论文重点关注实验室中现成器件的实际建模或可在不久的将来制造的设计。我首先将单个电子建模为量子比特。我给出了最佳量子比特的定义,并列出了操纵电子携带的量子信息所需的操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