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非侵入式脑机接口(BCI)发展迅速,脑机设备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市场,其中TGAM(ThinkGear Asic Module)及其封装算法已被全球众多研究团队和教员采用,但由于开发成本有限,算法计算数据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TGAM的注意力机制优化算法用于脑电数据反馈。考虑到TGAM封装算法数据输出波动较大,延时较大,准确率较低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对脑电数据进行优化,使得在不改变模块本身封装算法的情况下,在相同甚至更低延时的情况下,明显提升注意力数据的表现,大大提高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注意:虽然可以提交遵循指南的私人测试,但测试只是考虑的一种类型的数据。在整体筛选组合的较大背景下考虑所有能力测试。FCP不鼓励家庭寻求超出FCPS向所有学生提供的额外测试。
图S6:左:在不同偏置电压处的传输功能。中心:完整计算和零偏置近似的电流 - 电压特性。右:从较大电压范围内的零偏置近似值的电流电压特性。
修订3的目标,其物理差异尽可能少,但是由于C型连接器和电荷LED的位置,因此对C型USB连接器的更改由于C型连接器的尺寸较大,因此有必要交换USB连接器和电荷LED的位置。
摘要:天然质谱 (nMS) 通过“软”电喷雾电离 (ESI) 保留非共价相互作用,从而深入了解生物大分子在其天然状态下的结构和动力学。对于天然蛋白质,获得的电荷数量与表面积和质量成比例。在这里,我们探索了高度带负电荷的 DNA 对蛋白质复合物 ESI 电荷的影响,发现质荷比降低以及变化较大。纯 DNA 组装体的电荷状态分布比蛋白质低,因为它们在气相中的密度较大,而蛋白质-DNA 复合物的电荷还可能受到 ESI 电荷分布、离子配对事件和 DNA 成分崩塌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DNA 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可能导致蛋白质的电荷状态低于预期。关键词:蛋白质-DNA 复合物、电荷状态分布、电喷雾电离 ■ 简介
摘要:含有纳米孔的自支撑薄膜是非常有前途的材料,可用于多种应用,尤其是在纳米过滤中。本文介绍了一种生产纳米膜的方法,该纳米膜包含氧化铝基质中的 3D 有序纳米孔网络,其直径约为 1 纳米,网络节点具有体心四方结构。该材料是通过磁控溅射沉积氧化铝基质中的 3D 有序 Ge 纳米线网络,然后进行特定的退火工艺导致 Ge 蒸发而产生的。我们证明,这种薄膜可以很容易地在市售的氧化铝基底上生长,这些基底包含直径在 20 到 400 纳米之间的较大孔。我们已经确定了完全覆盖较大孔所需的最小薄膜厚度。我们相信这些薄膜具有在过滤、分离和传感领域应用的潜力。
传感器与微系统 第 44 卷 殊形状的刀片完成剪切,采摘成功率达 97 . 36 % 。进一步 设计了一种提拉断梗的机械手,舵机带动主动手指和从动 手指转动,将茶梗折弯并拉断,采摘成功率为 74 . 3 % 。华 中农业大学 [ 6 ] 设计了一种结构为曲柄滑块剪切机构的末 端执行器,通过刀片闭合将鲜叶掐断,利用真空装置将剪切 后的茶叶吸入容纳箱。四川农业大学 [ 7 ] 设计了一种可夹 提式采摘茶叶嫩梢的末端执行器,通过预设夹持力使夹持 件夹断嫩梢叶柄,对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都达到较高的采 摘率。纵观现有大宗茶采摘末端执行器的结构和特点,多 以刀片切割的方式作为采摘原理,无法保证芽叶的完整,这 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茶叶的品质,不能用于高档名优绿茶 采摘。南京林业大学 [ 8~12 ] 基于机器视觉、颜色特征、并联 机器人等技术,研发了对新梢有选择性采摘的机器人,研制 了一种气动采摘指,设置固定阈值,确定采摘指夹持嫩芽时 的闭合间隙,通过提拉动作完成采摘,成功率达到 90 % 。 由于自然生长的新梢枝条粗细不一,夹持时的夹持力波动 较大,会存在打滑或夹断现象。 针对现有采茶末端执行器导致嫩芽完整性的不足,本 文设计了一种柔性可感知的仿生采摘指作为采茶机器人的 末端执行器,模仿人工“提手采”的动作,通过固定和提拉 动作实现嫩芽采摘,并增加夹持力测量电路,在夹持过程中 检测夹持力,提高采摘成功率。
- 自然资源稀缺 - 可用土地较少,占全国总面积不到 30% - 人口密度高,每平方公里 516 人,仅韩国就有 5200 万人。 - 制造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为 28.8%。 - 因此,研发是韩国工业生产的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