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V 部分 “稳定性”;第 V 部分 “分部”;第 V I 部分 “防火”;第 V I I 部分 “机械安装”;第 V I I I 部分 “系统和管道”;第 I X 部分 “机械”;第 X 部分 “锅炉、热交换器和压力容器”;第 XI 部分 “电气设备”;第 XII I 部分 “制冷装置”;第 XIIII 部分 “材料”;第 XIV 部分 “焊接”;第 XV 部分 “自动化”;第 XVI 部分 “玻璃增强塑料船舶和艇的船体结构和强度”;第 XVII 部分 “ 规定船舶结构和操作特点的级别标记中的识别标记和描述标记 ”;
2.4.1.17 报警和监控系统的听觉信号应易于与其他系统的听觉信号区分。听觉信号的频率应为 200 至 2500 Hz。可采取措施在上述范围内调整听觉信号的频率。报警和监控系统发出的听觉信号的波形应与表 2.4.1.17 所示的波形之一相对应。距声源 1 m 处的声压级应不低于 75 dB,并且应比船舶在温和气象条件下航行时设备正常运行时的环境噪声高 10 dB 以上。处所内的声压级不得超过 120 dB。应在信号第一谐波频率的 1/3 倍频程频带内测量声压级。为了确保在大空间和环境噪声水平高的空间中能够正确听到信号,应安装多个声音信号装置。即使其中一个信号显示单元发生故障,也应能清楚地听到警报和监控系统的声音信号。
本规范分为以下部分公布:第 I 部分“入级”;第 II 部分“船体”;第 I 部分“设备、布置和舾装”;第 IV 部分“稳性”;第 V 部分“分舱”;第 VI 部分“防火”;第 VIJ 部分“机械设备”;第 VHI 部分“系统和管道”;第 IX 部分“机械”;第 X 部分“锅炉、热交换器和压力容器”;第 XI 部分“电气设备”;第 XH 部分“制冷装置”;第 XIII 部分“材料”;第 XIV 部分“焊接”;第 XV 部分“自动化”;第 XVI 部分“玻璃钢船舶和艇的船体结构和强度”;第 XVII 部分“船舶结构和操作特点附加标志中的区别标志和描述性附加标志”;
本规范分以下部分发布:第一部分“入级”;第一部分“船体”;第三部分“设备、布置和舾装”;第四部分“稳性”;第五部分“分舱”;第六部分“防火”;第七部分“机械设备”;第八部分“系统和管道”;第九部分“机械”;第十部分“锅炉、热交换器和压力容器”;第十一部分“电气设备”;第十二部分“制冷装置”;第十三部分“材料”;第十四部分“焊接”;第十五部分“自动化”;第十六部分“玻璃钢船舶和艇的船体结构和强度”;第十七部分“船舶结构和操作特点附加标志中的区别标志和描述性附加标志”;
LBd x 式中,V = 金属船壳船舶型排水量(不包括轮毂)体积,其它材料船壳船舶型排水量(不包括轮毂)体积,均为型吃水d\,m 3 时测得;d\ = 最小型深的85%,m。 注:常规的L定义可能导致Q, 值超过1,例如对于浮筒型船舶。在这种情况下,假定C b = 1。计算多体船的C b 时,应考虑整艘船的宽度,而不是单个船体的宽度。 国际航行是从《国际载重线公约》适用的国家驶往该国以外的港口,或反之的海上航行。船中部是船长 L 中部的横剖面。干舷是从船中部甲板线上缘到相关载重线上缘垂直向下测量的距离。上层建筑是干舷甲板上的甲板结构,从船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或舷侧板在船壳板内侧的距离不超过船宽 B 的 4%。升高的后甲板被视为上层建筑。除非为船员提供了从最上层露天甲板的任何一点或高于该点的替代方式到达上层建筑内的机器或其他工作空间的通道,并且当舱壁开口关闭时,该替代方式随时可用,否则不得将舰桥或船尾楼视为封闭的。
LBd x 式中,V = 金属船壳船舶型排水量(不包括轮毂)体积,其它材料船壳船舶型排水量(不包括轮毂)体积,均为型吃水d\,m 3 时测得;d\ = 最小型深的85%,m。 注:常规的L定义可能导致Q, 值超过1,例如对于浮筒型船舶。在这种情况下,假定C b = 1。计算多体船的C b 时,应考虑整艘船的宽度,而不是单个船体的宽度。 国际航行是从《国际载重线公约》适用的国家驶往该国以外的港口,或反之的海上航行。船中部是船长 L 中部的横剖面。干舷是从船中部甲板线上缘到相关载重线上缘垂直向下测量的距离。上层建筑是干舷甲板上的甲板结构,从船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或舷侧板在船壳板内侧的距离不超过船宽 B 的 4%。升高的后甲板被视为上层建筑。除非为船员提供了从最上层露天甲板的任何一点或高于该点的替代方式到达上层建筑内的机器或其他工作空间的通道,并且当舱壁开口关闭时,该替代方式随时可用,否则不得将舰桥或船尾楼视为封闭的。
1.4.9 长度 L \ < 80 m 的干货船应提供损害控制计划和洪水影响信息,而不是“损伤纵倾和稳性信息”。该信息应包含 1.4.6.1 中列出的数据和文件,以及机舱和每个货物处所被洪水淹没时的损伤纵倾和稳性计算结果。应针对两个吃水进行计算,其中一个应为夏季载重线吃水。应根据稳性信息确定船舶重心的最大允许位置。货物处所的渗透率应针对拟运载的货物进行计算,并应在 0.60 至 0.90 之间。信息应包含计算结果汇总表,其中应标明关键因素,以及 1.4.6.1.5 中给出的详细信息。
当该类船舶的救生设备或布置被更换或该类船舶进行重大修理、改建或改造,而需要更换或增加其原有的救生设备或布置时,该类救生设备或布置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内应符合本规范本部分的要求。但是,如果更换气胀式救生筏以外的救生艇筏而不更换其降落设备,或反之,则救生艇筏或降落设备可以与被更换的救生艇筏或降落设备为同一类型。
船舶升降平台是船舶升降平台的承载结构,有或无侧护板,借助绳索、杠杆拉动系统、液压驱动装置、齿条或主轴在导轨之间运行,该升降平台有或无侧护板。如果需要结构性地处理货物,平台可以构成船舶的甲板区域,并在货物装卸作业期间的工作位置和“海上收起”位置用锁定装置固定。船舶升降平台可以有一个或两个平台,以便在不同的甲板上同时进行货物装卸作业。
一、中远集团自2005年加入全球契约以来,始终秉持“和谐发展、造福人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按照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和中远集团“建百年中远、创美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愿景,建立了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创造性地将全球契约和可持续发展计划与公司未来发展结合起来。作为践行全球契约的领军企业,中远集团在稳健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责任。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多种更加透明的方式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互动,以系统性的努力满足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即:打造数字化、安全化、科学化、和谐化的中远集团。这些努力成为中远集团应对后危机时代新挑战的战略。作为全球契约LEAD指导委员会成员,中远集团积极践行企业可持续领导力蓝图,支持更具包容性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与各方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贫困等全球性重大挑战,探索适合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中远集团克服重重危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面对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机遇,中远集团积极转变思路和战略,注重市场机会和工作效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从而成功扭转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低迷局面,使经营走上了健康、可持续的轨道。2010年,中远集团坚持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并举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41.51亿元,同比增长38.15%。2010年,中远集团坚持负责任的海外投资。其成功经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