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是一种危重疾病,通常需要机械通气来支持或恢复正常呼吸。虽然有创机械通气 (IMV) 通常用于重症病例,但无创机械通气 (NIMV) 提供了一种侵入性较小的替代方案,可减少并发症,并可用于中度病例。COVID-19 大流行凸显了全球呼吸机短缺的问题,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 (LMIC),这些国家无法获得救生设备,加剧了危机。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基于隔室的 NIMV 模拟模型。该模型提供了一种实用且易于访问的工具,用于模拟各种通气模式下的呼吸系统行为,使用电路和肺生理学之间的类比。通过模拟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等关键参数,该模型允许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评估呼吸机性能并优化治疗策略。此外,该模拟为开发可在资源受限环境中部署的经济高效、易于使用的 NIMV 系统提供了蓝图。我们的贡献旨在通过更好地设计和理解无创通气来解决呼吸机短缺的问题,最终改善中度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护理。
根据现行指南,只要在心肺复苏期间建立了高级气道,就应提供正压通气,而无需暂停进行胸外按压。正压通气可以通过袋瓣复苏器 (BV) 或机械通气机 (MV) 提供,经证实,这两种方法同样有效。在繁忙的急诊室,对于受过较少培训的人员,使用 MV 比 BV 更有优势,因为它可以减少人为错误,并让气道管理员专注于其他复苏任务。目前,没有针对心脏骤停中 MV 设置的特定指南。我们提出了“心肺复苏期间的六拨式呼吸机策略”的概念,该概念涵盖了胸外按压期间适当的循证设置。我们建议使用容量控制通气,设置如下:(1) 呼气末正压为 0 cm 水柱(以允许静脉回流),(2) 潮气量为 8 mL/kg,吸入氧分数为 100%(以保证充分氧合),(3) 呼吸频率为每分钟 10 次(以保证充分通气),(4) 最大吸气峰压或 P max 报警为 60 cm 水柱(以保证胸外按压期间的潮气量输送),(5) 关闭触发器(以避免胸部回缩触发),(6) 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 1:5(以提供 1 秒的充分吸气时间)。关键词:心脏骤停、机械通气、通气策略。印度重症监护医学杂志 (2020):10.5005/jp-journals-10071-23464
背景:ICU 中所有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都必须对吸气气体进行加湿,可以使用加热加湿器 (HH) 或热湿交换器 (HME)。最近的研究表明,对于 COVID-19 患者,加湿设备的选择可能会对患者的管理产生相关影响。我们报告了 2 个使用 HME 或 HH 的 ICU 的数据。方法:审查了魁北克市 2 个 ICU 中第一波疫情期间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 COVID-19 患者的数据。其中一个 ICU 使用了 HME,而另一个 ICU 使用了加热丝 HH。我们比较了呼吸机设置和调整呼吸机设置后第一天的动脉血气。报告了气管插管阻塞 (ETO) 或亚阻塞事件以及限制加湿不足风险的策略。在台架试验中,我们用湿度计测量了不同环境温度下 HH 的湿度,并评估了其与加热板温度的关系。结果:我们报告了 20 名 SARS-Cov-2 阳性受试者的数据,其中 6 名在使用 HME 的 ICU 中,14 名在使用 HH 的 ICU 中。在 HME 组中,尽管每分钟通气量较高(171 vs 145 mL/kg/min 预测体重 [PBW]),但 P aCO 2 较高(48 vs 42 mm Hg)。我们还报告了在使用 HH 的 ICU 中发生了 3 次 ETO。湿度台架研究报告了 HH 的加热板温度与输送湿度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在采取措施避免湿度不足后,包括监测加热板温度,不再发生 ETO。结论:COVID-19 患者使用的加湿装置的选择对通气效率(增加 CO 2 去除率,减少死腔)和与低湿度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在高环境温度下使用加热丝 HH 时可能出现的 ETO)有相关影响。关键词:加热加湿;热湿交换器;死腔;CO 2;COVID-19;气管插管阻塞。[Respir Care 2022;67(2):157–166。© 2022 Daedalus Enterprises]
结果 在 ICU-ROX 验证队列中,对于个体患者,较低或较高 Sp O 2 目标治疗的预测效果范围为 28 天死亡率绝对降低 27.2% 至绝对增加 34.4%。例如,预测受益于较低 Sp O 2 目标的患者急性脑损伤患病率较高,而预测受益于较高 Sp O 2 目标的患者脓毒症和生命体征异常升高患病率较高。预测受益于较低 Sp O 2 目标的患者在随机分配到较低 Sp O 2 组时死亡率较低,而预测受益于较高 Sp O 2 目标的患者在随机分配到较高 Sp O 2 组时死亡率较低(效应修正似然比检验 P = .02)。使用预测最适合每个患者的 Sp O 2 目标,而不是随机的 Sp O 2 目标,将使绝对总体死亡率降低 6.4%(95% CI,1.9%-10.9%)。
重度创伤性脑损伤 (TBI) 患者容易出现觉醒障碍,需要通过机械通气 (MV) 保护其气道 [1]。因此,他们比任何危重患者面临更高的长时间机械通气 (PMV) 风险 [2]。2007 年,《欧洲呼吸杂志》发表了机械通气撤机指南,描述了将患者脱离呼吸机的整个过程 [3]。尽管如此,由于文献中缺乏有力证据,在神经重症监护环境中并没有关于撤机过程的明确建议,这使得拔除患者气管插管的决定成为一个复杂的决定 [2]。虽然 MV 是一种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但它有许多并发症,如呼吸机引起的肺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延长住院时间和死亡率 [4, 5]。这些风险随着 PMV 而增加 [5, 6]。大约 30% 的危重患者需要 PMV [5, 7,8]。预计到 2020 年,每年将有超过 600,000 名患者需要 PMV [9]。已采取多种策略来减轻与 MV 相关的风险并预防 PMV,例如尽量减少镇静和每天进行自主呼吸试验 [10, 11]。因此,预测有 PMV 风险的患者至关重要,这有助于临床医生设计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减轻 PMV 风险。这包括决定尽早使用气管切开术,这已被证明在仍需要 MV 时是有益的 [8, 12 – 14]。有多项研究旨在确定 PMV 的重要预测因素。然而,由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环境存在差异,仍然很难确定一组关键预测因素。此外,对于 PMV 的定义也没有共识。在已发表的文献中,PMV 周期从 5 小时到 1 年不等,其中 PMV 最常见的定义是 > 21 天[15]。表 1 显示了先前发表的预测 PMV 的文献示例,重点介绍了患者特征、PMV 持续时间、使用的预测因子以及预测模型的性能指标。在最近的 Cochrane 系统评价中,发现早期气管切开术(从 MV 开始 < 10 天)与患者治疗结果的显著改善相关[17]。这一发现支持了 Young 等人先前的随机临床试验,他们发现早期气管切开术更换(< 10 天)对患者有益并且与改善结果相关[18]。除了良好的临床结果外,早期气管切开术还与改善经济结果相关,例如降低重症监护病房 (ICU) 费用[19]和缩短住院时间[17]。此外,研究发现,与需要长时间通气的气管内通气相比,早期气管切开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QOL) [20]。因此,如果考虑到早期摆脱 MV、早期气管切开术更换、改善生活质量和成本效益,将 PMV 定义为超过 10 天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旨在预测 PMV 的先前发表的研究使用了传统的多变量技术,尤其是逻辑回归,并产生了低到中等的准确度(0.53-0.75),曲线下面积 (AUC) 在 0.65 和 0.75 之间 [8,14]。机器的实施
1康复研究中心(Reval),哈塞尔特大学康复科学学院,wetenschapspark 7,B-3590,3590 DiepenBeek,比利时; 2巴西利亚大学(UNB)的健康科学与技术研究生课程,巴西,巴西,巴西; 3心脏中心哈塞尔特,杰萨医院,校园Virga Jesse,Stadsomvaart 11,3500 Hasselt,比利时; 4比利时迪彭贝克(Diepenbeek)3590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Biomed); 5瑞士伯尔尼大学伯尔尼大学医院Inselspital康复与运动医学中心; 6意大利锡耶纳大学运动心脏病学和康复部医学生物技术系; 7比利时Hasselt Hasselt University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8比利时鲁南凯托利克大学医学学院心脏病学系; 9由技术支持和数据驱动的康复,比利时Diepenbeek Hasselt数据科学研究所; 10 PXL部门的护理创新专业知识中心 - 比利时Hasselt的PXL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健康; 11 Brabiorio de Performance Humana,Rio de Janeiro,巴西; 12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巴西里约热内卢; 13康复科学计划,巴西利亚大学(UNB),巴西,巴西,巴西; 14康复科学系,比利时鲁南凯瑟利克大学卢文大学;和15个关于福音派(PPGMHR)的人类运动和康复研究生计划
1 Kelly JL 等人。“智能”自动滴定通气与标准压力支持无创通气的随机试验:对依从性和生理结果的影响。呼吸学 2014;19(4):596-603。2 Oscroft NS 等人。容量保证与压力预设无创通气在 COPD 代偿性通气衰竭中的比较。呼吸医学 2014;108(10):1508-15。3 Jaye J 等人。自动滴定与标准无创通气:一项随机交叉试验。欧洲呼吸杂志 2009;33:566-73。4 Ekkernkamp E 等人。智能容量保证压力支持对稳定期高碳酸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一项随机交叉研究。呼吸 2014;88(4):270-6。
抽象目的是将心肺运动测试(CPET)与指导指导指导的运动强度域确定的通气阈值(VTS:VT1和VT2)的引起的运动反应(VTS:VT1和VT2)进行了比较;提出方程来预测VTS的心率(HR);并比较处方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对CVD患者进行了972个最大跑步机CPET进行的横断面研究。首先,鉴定了VT并将其与指向指导的运动强度域进行了比较。第二,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生成VTS HR的预测方程。最后,通过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评估处方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发现了VTS的显着分散体,具有相同的相对强度对应于不同指导指导的运动强度域。确定了基于峰值努力百分比的方法固有的数学错误,这可能有助于解释分散体。量身定制的多变量方程得出的VT1的R 2的R 2,VT2的0.901。新型VT1方程的 MAPE为6.0%,低于基于指南的处方方法(9.5至23.8%)。新型VT2方程的 MAPE为4.3%,低于基于指南的方法(5.8%–19.3%)。结论心血管康复的基于指南的运动强度域揭示了不一致和异质性,这限制了当前使用的方法。开发了针对CVD患者的新型多变量方程式,并证明了更好的准确性,表明当CPET无法使用时,这种方法可能是有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