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以下称“Mg”)合金的比重为1.8以下,仅为轻量化材料铝(以下称“Al”)的三分之二。最近,在薄型笔记本电脑机身中,Mg合金的轻量化价值得到了认可。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镁合金开发部将独有的急速凝固技术*1应用于通用的AZ91D Mg合金*2,制造出具有轻量化、高强度、高耐腐蚀性特点的AZ91板材,并致力于将其实际应用于薄型笔记本电脑机身。最近,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个人和社会规范发生重大转变,包括个人交流和企业运营在内的所有社会活动都正在向数字化和线上化转变。为了普及推动数字化的IoT、AI技术以及加速其应用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以下简称“5G”),必须完善基础设施。人们期待包括个人和产业在内的社会能够利用这些技术创造新价值、实现社会创新。(1)实现社会创新的一大障碍是基础设施建设时电子设备的发热量。(2)作为重要电子设备和零部件的CPU所使用的半导体集成度不断提高,发热量集中化。预计随着IoT和5G的应用,功耗会增加,局部发热量也会增大。(2)近年来,薄型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机身的体积和尺寸不断缩小。受这些因素影响,预计发热量将超过电子设备的允许工作范围。电子设备的冷却技术将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2)减少
摘要 目前先进材料研究领域的技术更新倾向于关注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以及镁及其合金的利用。镁 (Mg) 作为可生物降解骨科植入物的替代材料已被广泛研究。最近关于 Mg 的潜在应用的研究涉及其机械性能、生物降解特性以及体外和体内测试。本研究旨在回顾 Mg 的性能、生产工艺、生物材料路线图以及 Mg 合金化学成分在骨科应用中的关注点。同时还强调了镁合金性能未来潜在的改进。 关键词:镁合金;可生物降解;骨科植入物;生物材料路线图 1. 简介。
今天,在各个行业中,需要作为一般质量控制测试。已经制定了几种工业标准以准确执行测试。必须在夏比冲击测试中确定动态断裂能及其与半经验方程式与断裂韧性的关系。在本研究中,具有标准ASTM E23样本量的AZ31镁合金的夏比冲击试验是通过凹槽深度,温度和凹槽角对断裂能的影响来衡量的。Taguchi和L18阵列已用于设计实验并根据所研究因素的数量获得最佳状态。通过使用ANOVA分析每个输入变量对目标参数的影响,并提取输入参数的值,以通过信号到噪声方法来最大化断裂能量的量。结果表明,凹槽深度对断裂能的影响最大,并且随着凹槽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还以60°的凹槽角在-10°C下在非横轴样品中获得最大化断裂能的最佳组合。
许多研究表明,激光纹理化之后,新处理过的金属表面由于存在微/纳米结构而呈现亲水或超亲水状态[3–5]。当激光纹理化表面较长时间暴露在环境空气中时,可以观察到润湿性从超亲水性转变为超疏水性[5–10]。因此,激光纹理化的金属表面在环境条件下储存时可实现超疏水性。不同金属的转化时间不同。例如,经纳秒激光纹理化的铜或黄铜需要大约 11–14 天才能变为超疏水[11,12]。Jagdheesh 等人[13]报道,激光烧蚀铝的润湿性转化需要大约 40 天。而飞秒激光烧蚀不锈钢的润湿性变化比其他金属需要更长的时间(52–60 天)[14,15]。
开发轻质结构金属以降低汽车总体能耗,进而减少废气排放,被认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突破。在这方面,镁 (Mg) 凭借其低密度和高比强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不幸的是,Mg 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因为其在室温下的延展性有限,这可以归因于六方密排 (hcp) 结构无法适应晶体 <c> 方向的塑性变形。基底和非基底滑移系统的临界分辨剪应力 (CRSS) 差异很大,导致在非基底滑移被激活之前就出现了裂纹 [3,4]。这促使研究人员开发基于原子流动机制的高性能镁合金设计策略,其中特定溶质的添加可导致第一本征堆垛层错能 (I 1 SFE) 降低 [5]、延迟金字塔到基底的转变 (PB 转变) [6] 或增强金字塔 II 位错的交叉滑移 [7]。此外,已经确定,通过改变微观结构和通过预/后热机械处理导致的再结晶行为削弱基底织构,可以提高镁合金的性能。Dong 等人 [8] 报道了削弱
■ 合金文摘 ■ 国际材料评论 ■ 失效分析与预防杂志 ■ 材料工程与性能杂志 ■ 相平衡与扩散杂志 ■ 热喷涂技术杂志 ■ 金相、微观结构与分析 ■ 冶金与材料交易 A ■ 冶金与材料交易 B ■ 形状记忆与超弹性
■ 合金文摘 ■ 国际材料评论 ■ 失效分析与预防杂志 ■ 材料工程与性能杂志 ■ 相平衡与扩散杂志 ■ 热喷涂技术杂志 ■ 金相、微观结构与分析 ■ 冶金与材料交易 A ■ 冶金与材料交易 B ■ 形状记忆与超弹性
■ 合金文摘 ■ 国际材料评论 ■ 失效分析与预防杂志 ■ 材料工程与性能杂志 ■ 相平衡与扩散杂志 ■ 热喷涂技术杂志 ■ 金相、微观结构与分析 ■ 冶金与材料交易 A ■ 冶金与材料交易 B ■ 形状记忆与超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