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定量评价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CCD)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识别经济或生态环境寒冷地区。目前,传统的评价框架主要包括基于统计数据的指标体系构建,很少利用地理时空数据集。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长江三角洲(YRD)的CCD变化趋势,并探讨县域尺度上CCD与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择长江三角洲作为研究区,评估其不同时期的CCD水平,并计算夜间差异指数(NTDI)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ECEI)来表征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EEQ)的差异。利用全局、局部和Geary's C空间自相关指标以及变化趋势法,计算并分析了两系统之间的CCD。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经济系统呈现持续上升趋势(0.0487 a −1 ),NTDI平均值分别为0.2308、0.2964、0.3223、0.3971、0.4239,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2)长三角地区EEQ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0.3590上升到2020年的0.3970),变化趋势值为0.0020 a −1 。空间上,经济活动指数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西南部县域。 (3)近20年来,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呈增大的变化趋势,变化趋势值为0.0302 a −1 ,5个时期的平均协调性值分别为0.3992、0.4745、0.4633、0.5012、0.5369,协调性总体由“中度不协调”提高到“低度协调”。(4)NTDI和ECEI指数对区域协调性提高均有正向作用,但NTDI的贡献率略高于ECEI。
我国长三角地区除热电联产外,暂停审批新的火电项目,并大力推进热电联产技术创新。但能源技术创新已被证明常常受到空间要素的影响,尚未在热电联产背景下探讨能源行业空间集聚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全局莫兰指数、核密度分析和热力图分析,研究热电联产技术创新点要素的空间集聚及演化特征,并通过空间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高科技园区集聚是影响热电联产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预示未来的政策制定需要考虑绿色发展的经济因素以及高科技园区在创新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