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定量评价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CCD)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识别经济或生态环境寒冷地区。目前,传统的评价框架主要包括基于统计数据的指标体系构建,很少利用地理时空数据集。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长江三角洲(YRD)的CCD变化趋势,并探讨县域尺度上CCD与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择长江三角洲作为研究区,评估其不同时期的CCD水平,并计算夜间差异指数(NTDI)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ECEI)来表征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EEQ)的差异。利用全局、局部和Geary's C空间自相关指标以及变化趋势法,计算并分析了两系统之间的CCD。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经济系统呈现持续上升趋势(0.0487 a −1 ),NTDI平均值分别为0.2308、0.2964、0.3223、0.3971、0.4239,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2)长三角地区EEQ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0.3590上升到2020年的0.3970),变化趋势值为0.0020 a −1 。空间上,经济活动指数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西南部县域。 (3)近20年来,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呈增大的变化趋势,变化趋势值为0.0302 a −1 ,5个时期的平均协调性值分别为0.3992、0.4745、0.4633、0.5012、0.5369,协调性总体由“中度不协调”提高到“低度协调”。(4)NTDI和ECEI指数对区域协调性提高均有正向作用,但NTDI的贡献率略高于ECEI。
我国长三角地区除热电联产外,暂停审批新的火电项目,并大力推进热电联产技术创新。但能源技术创新已被证明常常受到空间要素的影响,尚未在热电联产背景下探讨能源行业空间集聚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全局莫兰指数、核密度分析和热力图分析,研究热电联产技术创新点要素的空间集聚及演化特征,并通过空间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高科技园区集聚是影响热电联产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预示未来的政策制定需要考虑绿色发展的经济因素以及高科技园区在创新中的作用。
摘要:发电的脱碳是减少碳排放,减轻气候变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太阳能作为基于化石燃料的能源的替代,有可能帮助实现这一可持续的未来。本研究使用高分辨率太阳辐射数据结合了地理,社会,环境和文化约束数据,对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YRDR)的太阳能潜力进行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评估。从地理和技术的角度评估了太阳能电位,结果表明,YRDR赋予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其地理潜力在1446 kWh/m 2至1658 kWh至1658 kWh/m 2之间。还估计,最大太阳能电势可能高达4140.5 gw,这说明了该地区未来容量发展的高潜力。意识到这一重要潜力是基于化石燃料的发电的替代潜力,将导致对空气污染严重的该地区的CO 2排放大大减轻。潜在的评估发现,江苏和安海省为开发太阳能光伏(PV)装置提供了最佳的领域,因为它们具有最高的地理和技术太阳能电位。这项研究为政策制定者和潜在投资者提供了有关扬特河三角洲地区太阳能潜力的信息,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太阳能发电。此外,在太阳能PV工厂进行的案例研究的发现显示了实际产生的电力与技术太阳能潜力之间的差异,这突出了利用当地地面气象站的太阳辐射数据的重要意义。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2020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销售收入10.83万亿元,占该地区GDP比重为44.26%,高于2020年中国GDP(39.2万亿元)38.6%的比重。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第二位,整体数字经济规模、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程度均超过全国其他主要城市。数字经济吸引高技能人才、促进人才双向流动,成为长三角地区人才和资本聚集的重要因素。随着数字经济顺利发展,将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人工智能人才。 • 专利申请方面,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2.8万件,医疗领域专利申请量共计4640件,其中上海市2070件、江苏省1570件、浙江省1000件。 • 企业方面,以上海为例,截至2020年底,人工智能产业骨干企业超过1150家,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拥有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15家,示范工厂94家,平台吸纳中小企业12万家。 • 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以上海为例,上海的高校是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科研院所是专业继续教育基地,上海的顶尖企业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上海有11所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9所高校设有人工智能系,38所高校设有104个人工智能相关院系。
杨氏河三角洲的城市集群是中国一个高度动态和竞争性的经济区。整个27个城市的市场融合对于推动该地区的生态增长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促进区域融合,增强结构并改善整体性能的建议。通过更有效地利用每个社区的利益和资源,可以实现更大的经济收益。这项研究的发现也可以应用于其他Chiense城镇或商业领域。市场整合是区域整合的必要基础,因为它可以使整个地区的商品和因素无缝移动,同时降低进入障碍并支持创建统一市场。不幸的是,“附庸经济”模式阻碍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区域市场的整合对于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但是,与中央城镇作为枢纽创建工业集群同样重要。长江三角洲城市集聚是六个世界一流的城市集群之一的一个典型例子,展示了市场整合如何导致高质量的经济进步。该论文的主要发现是三重的:首先,扬特河三角洲城市集群的27个城市之间的市场整合水平逐渐逐渐升高,其特征是越来越亲密的贸易,投资,投资和人口流动性。其次,这种增强的市场整合对扬特河三角洲城市集群的实际经济增长产生了催化影响,尤其是关于区域工业重组,转型和升级。最后,市场整合有望加快城市之间劳动力和协同发展的工业划分,从而促进了中央城市中高级制造业和新行业的集中,并进一步发展中央个体城市中有利可图的行业的发展。
中国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迫使地方政府在考核中平衡两方面(Yin、Wu,2022)。与减少污染企业产量或迁移工业等策略相比,利用环保技术减排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较小。这使得推广和发展此类技术成为应对环境挑战的更可行选择(Shen et al.,2021)。然而,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根据边际收益递减理论,投资于环境技术研发的收益并不总是遵循一条直线(Solow,1956)。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越来越认识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图 1A、B 所示,2006 年至 2021 年,绿色专利技术显著增长,尤其是在华北和长江三角洲等污染严重的地区。虽然这一趋势凸显了技术解决方案的潜力,但至关重要的是要探索对环境技术的持续投资是否始终产生理想的结果,因为收益递减可能会限制此类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的效率。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政策考虑的重要领域。鉴于环境信息披露的自愿性质,直接研究环境技术投资与环境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很少。虽然大多数研究证实环境研发投资与污染减少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Anderson,2001;Yi 等,2020),但一些研究揭示了非线性关系(Li L. 等,2021;Li W. 等,2021)。如果存在这种非线性,环境技术的进步可能并不总能产生最佳结果。例如,中国生态环境部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尽管2019年用于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的资金增加了
摘要。气候变化和相关的人类反应应该大大改变表面臭氧(O 3),这是一种通过涉及人为和生物基因前体的光化学反应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但是,缺乏对中国O 3对这些多重变化的反应的全面评估。我们提出了共享社会经济途径(SSP2-4.5)下的建模框架,并结合了局部和外国人类学排放,气象条件以及生物挥发性有机综合(BVOC)排放的未来变化。从2020年代到2060年代,在温暖的季节(4月至9月)(4月至9月)中,每天最多8小时O 3浓度在全国范围内(10月至3月)中的浓度下降7.7 ppb,在非温暖的SEA-SON(10月至3月)中下降了1.1 ppb,其超出国家O 3标准的超出性降低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Tianjin – Hebei(BTH),长江三角洲(YRD)和珍珠河三角洲(PRD)等发达的地区,O 3减少更为明显,在温暖的季节中,分别减少了9.7、14.8、14.8和12.5 ppb。相反,在非温度季节中,BTH和YRD中的MDA8 O 3将在5.5和3.3 ppb中提高,部分归因于无X排放的减少,从而降低了滴定效应。o 3污染将在未来扩展到非温暖季节。敏感性分析表明,局部排放变化将主要影响未来的o 3分布和幅度,并在±25%以内的其他因素中贡献了贡献。此外,由于O 3形成状态的变化,多个因素对O 3减少的关节影响将大于单个因素的总和。这项研究强调了地区特定排放控制策略的必要性,以减轻潜在的O 3在非温度季节和气候罚款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