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基于复合右手-左手 (CRLH) 原理的小型零阶谐振天线,在 30 GHz 下无需金属通孔即可实现贴片状辐射。将两个 CRLH 结构的镜像连接起来以设计无通孔天线。研究了等效电路、参数提取和色散图,以分析 CRLH 天线的特性。制作了天线并通过实验验证。测得的天线在 30 GHz 下的实际增益为 5.35 dBi。设计的天线在 10 GHz 带宽内没有杂散谐振。利用所提出的 CRLH 天线和 Butler 矩阵设计了一个无源波束形成阵列。采用基板集成波导来实现 Butler 矩阵。CRLH 天线连接到 4×4 Butler 矩阵的四个输出。对于馈送 CRLH 天线的 4×4 Butler 矩阵,从端口 1 到端口 4 的激励,扫描角度分别为 12 ◦、−68 ◦、64 ◦ 和 −11 ◦。
通过调节主要神经元的突触抑制 (I) 和兴奋 (E) 来稳态控制神经元的兴奋性在大脑成熟过程中非常重要。宫内大脑发育的基本特征,包括局部突触 E-I 比率和生物能量学,可以通过表现出高度规则的嵌套振荡网络事件的脑类器官 (CO) 来建模。因此,我们评估了一个“Phase Zero”临床研究平台,该平台结合了宽带可见光/近红外 (NIR) 光谱和电生理学,研究基于局部场电位光谱指数的 E-I 比率和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 C 氧化酶 (CCO) 活性的生物能量学。我们发现健康对照 iPSC CO 的年龄从 23 天到 3 个月对 CCO 活动 (卡方 (2, N = 10) = 20, p = 4.5400e−05) 和 30–50 Hz 之间的频谱指数 (卡方 (2, N = 16) = 13.88, p = 0.001) 有显著影响。此外,在来自精神分裂症 (SCZ) 患者 iPSC 的 34 天大的 CO 中,发现胆碱 (CHO)、艾地苯 (IDB)、R-α-硫辛酸加乙酰-l-肉碱 (LCLA) 等药物对 CCO 活性 (卡方 (3, N = 10) = 25.44, p = 1.2492e−05)、1 至 20 Hz 之间的光谱指数 (卡方 (3, N = 16) = 43.5, p = 1.9273e−09) 和 30–50 Hz (卡方 (3, N = 16) = 23.47, p = 3.2148e−05) 有显著影响。我们提出了一种多模式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结合了电生理学和宽带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用于监测脑器官模型中的神经发育,可以补充传统的药物设计方法来检验具有临床意义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