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将大力提升其成员国以及整个亚太地区在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技术应用领域的能力;通过自愿共享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建立合作基础,引领区域合作,与国际空间界共同努力,实现空间治理和外层空间活动的长期可持续性,并为此作出贡献。”
教育培训 ⦁ 短期培训项目 ⦁ 远程教育项目 ⦁ 学位教育项目 ⦁ 航天教育发展项目 ⦁ 面向下一代的航天教育 ⦁ 航天教育资源网络发展项目 ⦁ 航天教育国际合作发展项目 ⦁ 专业硕士/文凭项目
1. 背景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开展区域合作,以利用空间技术及其应用促进本地区发展,并利用该技术的好处促进亚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秘书处开展了许多能力建设、资源共享和技术开发活动。自秘书处成立以来,合作项目一直是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实现本组织目标的主要工具,成员国对在空间科学、技术和应用的不同领域开展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成员国通过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合作平台成功开展了许多项目。这些项目的技术水平和成果各不相同。目前,负责确定亚太空间合作组织项目和其他合作活动的优先次序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发展计划委员会(DPC)已开始努力更加注重合作项目的质量和覆盖面,从而提高项目的影响力。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成立于2008年12月16日,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国际政府间组织,具有完全的国际法律地位,其《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公约》已在联合国注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目前有14个成员国,包括八个正式成员国:孟加拉国、中国、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秘鲁、泰国、土耳其、一个签署国:印度尼西亚(正在批准中)、一个准成员国:埃及(正在批准中)和四个观察员国:墨西哥、伊斯兰空间科学技术网络(ISNET)、阿拉伯天文学和空间科学联盟(AUASS)和委内瑞拉。中国是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东道国,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太空一直是人们梦想的源泉,人们志存高远,想要探索未知的领域。探索宇宙是几代人的愿望。随着太空科学和太空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太空科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愿景是促进年轻一代的太空能力建设,建立他们的太空知识,追寻太空梦想。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愿意与世界各地的太空爱好者、企业家、机构、教育家和政府合作,开发互动的学习体验方式,以完成这一使命。为此,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研讨会将于 2 月 15 日在 STSC 期间举行,主题为“下一代太空科普”。研讨会将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第一个小组关注“太空流行文化的历史和有效性”,第二个小组关注“教育年轻一代和激发热情”。
独特的学术-商业重点(新加坡)。最后,东盟是一个独特的区域集团,具有共同目标,在与主要外国大国的合作方面拥有很多机会和灵活性,例如在东盟+框架的背景下。东盟主要航天大国与其先进的航天邻国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尽管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航天计划的国家之一,并且强调国家独立和主权,但它仍然受益于外国的支持,首先是 1960 年代日本对火箭研发的支持,然后是 21 世纪德国对卫星研发的支持。印度尼西亚还通过参与由中国和日本牵头的区域平台、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和亚太区域空间机构论坛(APRSAF)而受益。越南是太空领域的第一步,1980 年 7 月 23 日,亚洲首位宇航员范俊乘坐苏联的联盟 37 号飞船与礼炮 6 号空间站会合。随后,越南在法国和日本的学术、政府和工业支持下,发展了现有的卫星基础设施。菲律宾是该地区航天领域的最新进入者,其早期航天努力主要基于与日本大学的重要合作框架,培训了数十名年轻工程师,并部署了首颗国产微型和纳米卫星。 地区竞争催生丰富的太空生态系统 中国、印度和日本之间的竞争塑造了地区太空生态系统,通过双边或区域合作框架为成熟或有抱负的东盟航天国家创造了无数机会。地区竞争中最明显的是中国主导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和日本主导的亚太空间研究与合作组织。尽管这两个平台在新闻和学术出版物中经常互相争执,但它们的性质和目标却大不相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由日本政府创建和领导,并始终由当地组织者(2022 年越南)共同主办,是一个向区域外国家开放的区域讨论论坛。它承担的项目很少,因为它的目标是为区域空间部门提供一个定期交流和更新民用空间事务国家举措的场所。然而,中国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是一个封闭的会员组织,旨在开展联合技术项目。除了展示软实力或规范实力外,几乎没有理由将这两个框架描述为激烈的竞争对手。事实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一直是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印度和中国还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建立了区域能力建设中心。这些分别是亚洲及太平洋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中心(CSSTEAP,1995)和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中心(RCSSTEAP,2014)。这些中心提供奖学金计划以及知识和技术转让机会,从而提升各自国家的吸引力。亚洲主要航天强国领导的其他区域活动包括商业
1. 嫦娥六号月球立方体卫星任务(2022-)a. 角色:项目联合负责人 b. 作为机会的一部分,IST 团队开发并从嫦娥六号轨道器发射了一颗立方体卫星,这是向 APSCO 成员国提供的机会的一部分。 2. 医疗物联网 (IoMT) 设备的无线电力传输 (2021) a. 角色:项目负责人 i. 我们正在研究用于 IoMT 的植入式医疗设备 (IMD) 的无线充电,用于植入医疗植入物的患者, 3. 芬兰可持续空间卓越中心 (FORESAIL) (2018-2020):Foresail-1、Foresail-2 和 Aalto-3 立方体卫星任务。a. 角色:项目成员 i。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阿尔托大学、赫尔辛基大学、图尔库大学和 FMI 共同协调设计和发射了一系列在 LEO 和 GTO 中携带科学有效载荷和用于脱轨的电等离子制动器的立方体卫星。Foresail 1 已于 2022 年 5 月成功发射。4. ESA 未来地球观测小型卫星微波仪器 (2018 年 4 月 - 2020 年) a. 角色:团队成员 i。在这个由 Harp Technologies 协调的项目中,阿尔托大学参与了各种小型卫星任务的任务设计和平台设计。5. 纳米卫星的低成本标准化平台设计 (2019- 2022) a. 角色:首席研究员 i。项目价值 PKR。 940 万美元,最近由高等教育委员会 (HEC) 根据国家大学研究计划 (NRPU) 授予,用于设计和开发低成本小型卫星平台 6. APSCO 学生小型卫星项目 (SSS),(2016- 2021) http://www.apsco-sss.com/
例如,亚太地区最早、最成功的推动空间领域合作的组织之一是亚洲遥感协会(AARS)。该非政府组织由被誉为亚洲遥感之父的日本村井俊二教授于1981年创立,致力于建设区域地球图像分析和应用能力。然而,在过去十年中,区域空间领域合作已越来越多地扩展至上游。大学在降低这方面的障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日本九州工业大学脱颖而出。该校已培训了数十名学生,其中包括许多来自亚太地区的学生,培训内容涵盖小型卫星的整个开发、运行和处置过程。一些学生回国后,还建立了自己的第二代卫星项目。东盟卫星项目就是一个例子,由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日本联合开展。该项目甚至已经延伸到私营企业。其部分成员已加入马来西亚初创企业 Angkasa-X,该公司立志成为东盟地区的 Space-X。这凸显了由多国大学主导的空间工程项目作为培育本地和区域空间产业的支点的作用。 空间政策能力建设:旧机构、新举措 空间工程并不是近年来唯一见证更紧密区域合作的领域。另一个是空间法律和政策。该地区三个最全面、历史最悠久的空间领域合作框架已朝着这个方向发起了新举措:亚太地区空间机构论坛(APRSAF)、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和东盟空间技术和应用分委员会(SCOSA)。这些组织成立于 20 世纪 90 年代至 21 世纪,不仅连接区域内的利益相关者,还与区域外实体进行交流并欢迎它们参与。 2019 年,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启动了国家空间立法倡议 (NSLI),随后于 2021 年成立了空间政策和法律工作组,以分享该领域的最佳做法。与此同时,自 2023 年以来,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 (UNOOSA) 合作开展了“新空间行为者空间法”项目,以在新兴空间国家政府当局中建立空间治理能力。今年 1 月,专门针对亚太地区国家的技术咨询团在东京举行。最后,自成立以来,东盟空间合作组织就举办了涵盖所有空间相关学科(包括法律和政策)的临时研讨会,例如 2023 年由泰国召集的东盟空间研讨会。这些举措都吸引了来自该地区内外新兴空间国家空间从业者的广泛参与。事实上,人们对将区域太空活动制度化的兴趣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