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学术-商业重点(新加坡)。最后,东盟是一个独特的区域集团,具有共同目标,在与主要外国大国的合作方面拥有很多机会和灵活性,例如在东盟+框架的背景下。东盟主要航天大国与其先进的航天邻国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尽管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航天计划的国家之一,并且强调国家独立和主权,但它仍然受益于外国的支持,首先是 1960 年代日本对火箭研发的支持,然后是 21 世纪德国对卫星研发的支持。印度尼西亚还通过参与由中国和日本牵头的区域平台、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和亚太区域空间机构论坛(APRSAF)而受益。越南是太空领域的第一步,1980 年 7 月 23 日,亚洲首位宇航员范俊乘坐苏联的联盟 37 号飞船与礼炮 6 号空间站会合。随后,越南在法国和日本的学术、政府和工业支持下,发展了现有的卫星基础设施。菲律宾是该地区航天领域的最新进入者,其早期航天努力主要基于与日本大学的重要合作框架,培训了数十名年轻工程师,并部署了首颗国产微型和纳米卫星。 地区竞争催生丰富的太空生态系统 中国、印度和日本之间的竞争塑造了地区太空生态系统,通过双边或区域合作框架为成熟或有抱负的东盟航天国家创造了无数机会。地区竞争中最明显的是中国主导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和日本主导的亚太空间研究与合作组织。尽管这两个平台在新闻和学术出版物中经常互相争执,但它们的性质和目标却大不相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由日本政府创建和领导,并始终由当地组织者(2022 年越南)共同主办,是一个向区域外国家开放的区域讨论论坛。它承担的项目很少,因为它的目标是为区域空间部门提供一个定期交流和更新民用空间事务国家举措的场所。然而,中国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是一个封闭的会员组织,旨在开展联合技术项目。除了展示软实力或规范实力外,几乎没有理由将这两个框架描述为激烈的竞争对手。事实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一直是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印度和中国还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建立了区域能力建设中心。这些分别是亚洲及太平洋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中心(CSSTEAP,1995)和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中心(RCSSTEAP,2014)。这些中心提供奖学金计划以及知识和技术转让机会,从而提升各自国家的吸引力。亚洲主要航天强国领导的其他区域活动包括商业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