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人们对使用各种“催化剂”的兴趣日益浓厚,以进一步丰富逆硫化反应的基质范围。虽然关于这些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已经有了若干提案,但是这些混合物中硫的形态仍然难以捉摸。作为了解这些催化剂何时以及是否适用的关键要素,我们试图通过尝试表征硫的形态来阐明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物质在逆硫化反应中的作用。无论是否含有金属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钾 (K-DTC),含有不同官能团与硫的各种基质的反应效率都表明形成了快速波动的硫形态,最重要的是,存在阴离子硫。最后,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关于使用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催化剂的最佳实践的建议。
本文所含的声明、技术信息和建议截至本文发布之日均视为准确。由于产品和本文所提及信息的使用条件和方法不受我们控制,Purolite 明确声明对因使用产品或依赖此类信息而获得或产生的任何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对于本文所述商品或提供的信息,不作任何特定用途适用性保证、适销性保证或任何其他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与指定的特定产品有关,当该产品与其他材料结合使用或用于任何工艺时,可能不适用。本文包含的任何内容均不构成任何专利下的实践许可,也不应被解释为侵犯任何专利的诱因,建议用户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对产品的任何拟议使用不会导致专利侵权。
要全面了解杂原子材料,既需要准确描述其短程结构,也需要了解促进或抑制特定短程有序的物理原理。这种机械理解对于技术相关材料尤其有价值,其中促进或抑制特定局部结构模式的有针对性的合成方案可能允许优化关键材料特性。虽然许多阴离子无序异阴离子材料的结构已被充分表征,但 1,2,19 – 22 阳离子无序异阳离子材料的研究较少。对于异阴离子材料,已经提出了各种通用设计规则来解释基于电子、应变或静电效应的部分或完全阴离子有序的具体例子。1,2,15,20 然而,对于杂阳离子材料,影响短程有序偏好的因素尚不十分清楚。23
要全面了解杂原子材料,既需要准确描述其短程结构,也需要了解促进或抑制特定短程有序的物理原理。这种机制理解对于技术相关材料尤其有价值,在这些材料中,促进或抑制特定局部结构模式的有针对性的合成方案可能允许优化关键材料特性。虽然许多阴离子无序杂阴离子材料的结构已被很好地表征,但阳离子无序杂阳离子材料的研究较少。对于杂阴离子材料,已经提出了各种通用设计规则来解释基于电子、应变或静电效应的部分或完全阴离子有序的具体例子。1,2,15,20然而,对于杂阳离子材料,指导短程有序偏好的因素尚不清楚。23
高选择性、速率提高和化学特异性是酶催化反应的特点,化学家们力求用合成催化剂模仿这些特点。1 与自然界的进化过程不同,小分子催化剂的合理而深思熟虑的设计需要精确的结构变化,理想情况下,这些变化可以对反应性和选择性产生可预测和合理的影响。在不对称催化领域,人们希望可靠地调整手性环境的空间和电子分布以影响反应的选择性,这导致广泛使用刚性的 C 2 对称配体和有机催化剂 2,而传统上人们认为灵活性是一种不受欢迎的特性。在这些系统中,经典的物理有机技术与通过密度泛函理论 (DFT) 定位过渡态 (TS) 结构相结合,已经成为理解选择性相互作用的常用方法。 3 对于传统手性催化剂,由于其相对不灵活性,因此可以进行计算研究,通常仅使用关键中间体和 TS 的最低能量结构来确定影响选择性的相互作用。
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AEMFC) 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 的一种经济高效的替代品。高性能耐用的 AEMFC 的开发需要高导电性和坚固的阴离子交换膜 (AEM)。然而,AEM 通常在导电性和尺寸稳定性之间表现出权衡。本文报道了一种氟化策略,用于在聚(芳基哌啶)AEM 中创建相分离的形态结构。高度疏水的全氟烷基侧链增强了相分离,从而构建了用于阴离子传输的互连亲水通道。因此,这些氟化 PAP (FPAP) AEM 同时具有高电导率(80°C 时 > 150 mS cm − 1)和高尺寸稳定性(80°C 时溶胀率 < 20%)、优异的机械性能(拉伸强度 > 80 MPa 和断裂伸长率 > 40%)和化学稳定性(80°C 时在 3 m KOH 中 > 2000 小时)。使用本 FPAP AEM 的具有非贵重 Co-Mn 尖晶石阴极的 AEMFC 实现了 1.31 W cm − 2 的出色峰值功率密度。在 0.2 A cm − 2 的恒定电流密度下,AEM 在燃料电池运行 500 小时后保持稳定。
摘要:Li-Excess电极材料有可能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但是在阳离子隔离的岩石材料中,阴离子氧化还原材料的不稳定性的起源仍在争论中。在这项研究中,Li 3 NBO 4- COO的二元系统作为锂储存应用的电极材料。在此二进制系统中,化学计量lico 2/3 nb 1/3 o 2与NB离子的部分顺序结晶成岩石型结构。在增加Li 3 NBO 4馏分后,阳离子排序就会丢失,形成了阳离子隔离的岩石盐结构。尽管Li-Excess Li 4/3 CO 2/9 NB 4/9 O 2可以指出,电极材料的可逆能力很大,可转动性和电荷较大的电荷/放电曲线的较大电压滞后。在原位XRD测量的结果中也证明了电化学周期的不可逆转结构变化,这表明对于LI 4/3 CO 2/9 CO 2/9 NB 4/9 O 2,阴离子氧化还原不稳定。X射线吸收光谱表明,对于这些氧化物,在SRCOO 3中观察到的配体孔的部分稳定。配体孔对LI 7/6 CO 4/9 NB 7/18 O 2更有效地稳定,具有较少的Li-Excess和富含共同组成。通过对Li 3 NBO 4- COO的二进制系统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讨论了影响可逆性的因素和阴离子氧化还原的不可逆性。■简介
此外,当 TMO 充电至更高电压时,晶格氧可以参与阴离子氧化还原以补偿电荷。[15,16] 因此,氧化还原反应会在首次充电时贡献额外的容量。由于晶格结构内的氧损失,相关容量在接下来的循环中通常可逆性要低得多。[17-19] 此外,过渡金属离子可以在晶格氧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迁移到钠离子层,导致层状 TMO 的结构变形。[20,21] 因此,高能量密度 SIB 正极设计需要了解层状 TMO 中的氧阴离子氧化还原活性,以更好地设计正极材料,提高氧化还原活性的可逆性,从而稳定循环性能。层状钠 TMO 的晶格氧氧化还原活性已通过多种原位或非原位技术进行了表征,例如拉曼光谱、X 射线光电子光谱和 X 射线吸收光谱。[22 – 24] 结果通常揭示有关充电或放电时表面氧局部电子态变化的信息。[18,25,26] 此外,了解本体(晶格)氧氧化还原活性对于解释相关的晶格结构变化和电化学过程的可逆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