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进的DAC玩家具有真实的现场经验•世界上最大的DAC+S设施在商业运营中•超过120,000小时的多种气候条件下的运营经验•到2030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冰川学教授 Matthias Huss 博士介绍了他多年来对冰川的研究成果,冰川是气候变化的一个敏感指标。在过去 12 个月中,每个月的气温记录都创下新高,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上升了 1.63°C。二氧化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大气中积累,目前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 80 万年来的最高水平。
目前,正在考虑的其他主要永久性处置“负排放”技术是直接空气碳捕获和储存(DACCS),由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很低(0.04%),该方法需要大量的脱碳能源。该领域的先行者 Climeworks 希望达到每吨二氧化碳 2,000 千瓦时(KWh/吨)的发电量。根据国际能源署 (IEA) 温室气体研究与发展计划的数据,目前 DACCS 的成本在每吨二氧化碳 350 至 700 美元之间,生命周期排放量在捕获的碳的 7% 至 17% 之间,但世界上唯一实际运行的大型 DACCS 工厂是 Climeworks 位于冰岛的 Orca 工厂,该工厂将其碳补偿以每去除一吨二氧化碳约 1,000 欧元的价格出售给污染公司。据 Climeworks 称,DACCS 使用的土地仍比树木少 1,000 倍。但该领域发展非常迅速,新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能源效率将显著提高,成本将降低,尽管这不太确定,且仍然取决于政策支持。
创始团队由在化学、机器学习和机器人技术领域拥有深厚专业知识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公司得到了天使投资者的支持,包括 Udo Jung 博士(波士顿咨询集团化学和石化部门创始人和长期领导者)、Chris Gibson 博士(Recursion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Lee Cronin 教授(化学 Regius 主席兼 Chemify 首席执行官)和将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的 Carlos Haertel 博士(通用电气前高管和 Climeworks 前首席技术官)。在过去两年中,Dunia 在加速电催化剂墨水配方概念验证中验证了其技术,该平台在速度和性能方面均优于人类研究人员。
为什么不只是种树?造林是一种补充GGR选项;但是,树木最终可能会与粮食生产争夺土地空间,从而导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人造”树(又名制造的DAC系统)具有不受位置限制的优势。DAC植物所需的土地比其他网(BECC所需的生物量与造林相同)。捕获1 mtco 2 /年的DAC工厂相当于大约4000万棵树的工作,需要约80万英亩的空间(9)。如果我们粗略地将Climeworks瑞士飞行员厂作为一个例子(请参见下面的表1),我们将需要英国25,000多个类似的设施来满足Energy Systems Catapult 25 MTCO 2 /年2 /年25 MTCO的估算值和约600英亩的空间(不包括CO 2运输和存储土地要求)。
作者要感谢 David Babson (ARPA-E)、Klaus Lackner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Ugbaad Kosar & Lucia Simonelli (Carbon180)、Jessie Stolark (碳捕获联盟)、Shannon Angielski & Michael Weiner (碳利用研究委员会)、Sydney Bopp、Kim Dean & Sasha Mackler (两党政策中心)、Geoff Holmes (碳工程)、Lee Beck & John Thompson (清洁空气任务组)、Cristoph Beuttler、Peter Freudenstein & Birk Teuchert (Climeworks)、Nicholas Eisenberger (全球恒温器)、Brad Crabtree (大平原研究所)、Anna Giorgi、Larry Linden & Roger Ullman (林登保护信托基金)、Shannon Heyck-Williams (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David Hawkins & Ben Longstreth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Stephanie Doyle (大自然保护协会)、Ryan Edwards (Oxy Low Carbon Ventures)、Whitney Herndon(Rhodium Group)、Sallie Greenberg(伊利诺伊大学)、Katie Lebling(世界资源研究所)以及其他许多人对本工作论文的专业知识、见解和反馈。
Florian Ausfelder DECHEMA Silvian Baltac Element Energy Thomas Berly ABT Consulting Pty Ltd Christoph Beuttler Climeworks Simon Bittleston Schlumberger Herib Blanco 格罗宁根大学 彭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Javier Bonaplata ArcelorMittal Jean-Paul Bouttes EDF Mick Buffier Glencore Coal Keith Burnard 温室气体研发技术合作计划/IEAGHG Erin Burns Carbon180 Al Collins Oxy Low Carbon Ventures James Craig 温室气体研发技术合作计划/IEAGHG Jarad Daniels 美国能源部 Casie Davidson 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 Bo Diczfalusy Nordic Energy Research Tim Dixon 温室气体研发技术合作计划/IEAGHG Emrah Durusut Element Energy Ryan Edwards Oxy Low Carbon Ventures Aicha El Khamlichi ADEME Alessandro Faldi Exxon Jingli Fan中国矿业大学 Alan Finkel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首席科学家 Sarah Forbes 美国能源部 Fridtjof Fossum Unander 挪威研究理事会 Sabine Fuss Mercator 全球公共资源与气候变化研究所 Marta Gandiglio 都灵理工大学 Monica Garcia Ortega 温室气体研发技术合作计划/IEAGHG Oliver Geden 科学与政治基金会 James Glynn 科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