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精神病是各种精神障碍的重要症状,包括精神病性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的高发病率可以归因于几个因素,包括由于抗精神病治疗的局限性导致患者依从性低。抗精神病药物是用于治疗精神病、治疗急性发作和预防复发的药物疗法。然而,这些药物通常表现出有限的物理化学性质、不理想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低生物利用度和溶解度不足,这阻碍了它们穿过血脑屏障 (BBB) 的能力。传统的剂型和给药途径,主要是口服和注射,也带来了进一步的挑战。鼻内给药系统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替代方法来克服这些限制,它有助于通过鼻腔给药,允许快速吸收到血液中,同时绕过与口服途径相关的酶促降解和首过代谢。鼻内途径可以在不受 BBB 干扰的情况下在大脑中达到显著的药物浓度,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并能够以比口服药物更低的剂量和频率快速发挥药理作用。尽管如此,解剖学、生理学和组织学方面的挑战以及通过鼻上皮吸收药物的基本过程使全身和大脑分布变得复杂。通过不同的药物输送系统 (DDS),例如纳米颗粒、脂质体、纳米凝胶和其他有助于将药物从鼻腔输送到大脑的纳米载体,可以提高鼻内抗精神病药物制剂的有效性。关键词:抗精神病药、配方开发、鼻内、药物输送系统如何引用本文:Ainurofiq A、Priyanto FAP、Suryadi BT、Pamungkas YK。利用鼻内药物输送系统进行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开发。国际药物输送技术杂志。 2024;14(4):2091-101。doi:10.25258/ijddt.14.4.21 支持来源:无。利益冲突:无 引言 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会显著改变个人对现实的看法。1 它可以表现为幻觉、妄想和深度混乱,严重扰乱社交和个人功能。精神病可能是各种精神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精神病性抑郁症、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目前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与精神病密切相关的疾病患病率很高。据报道,精神病首次发作的发病率为每 100,000 人中有 50 人,而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为全球每 100,000 人中有 15 人。2 这种发病率升高可能归因于几个因素,包括由于获得有效抗精神病治疗的机会有限而导致患者依从性不足。3 抗精神病药物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它们用于治疗急性精神病发作并减轻复发风险。3 然而,通常用于治疗典型精神病症状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FGA) 会引起严重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4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包括肌张力障碍、假性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