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列出了 Sentinel-3 的所有卫星仪器和操作产品的校准和验证的总体战略和计划。它使用基于需求的方法,通过可追溯到任务要求来确保充分涵盖与仪器校准和操作产品验证相关的所有参数。任务要求涵盖端到端地球观测系统,包括高级要求、任务操作、数据产品开发和处理、数据分发和数据归档。任务要求可追溯性文件 (MRTD) ( AD 4 ) 根据用户要求和任务目标阐述了任务要求文件 (MRD) ( AD 3 ) 中为 Sentinel-3 任务规定的要求。Sentinel-3 MRTD 为 Sentinel-3 系统要求文件 (SRD) ( AD 1 ) 中 Sentinel-3 任务要求的技术实施提供了指导方针,该文件构成了卫星和系统相关开发的基础。由于其详细程度,MRTD 还将用作校准和验证要求可追溯性的来源。
执行摘要 护照和其他旅行证件的完整性是国家和国际反犯罪和反恐怖主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旅行证件可能成为犯罪分子或恐怖分子手中的有力工具,因此控制一国旅行证件及其签发过程的安全性不仅直接影响国家和国际安全,而且影响国际社会对证件完整性的尊重。近年来,新技术和新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旅行证件欺诈行为发生转变。过去,欺诈者专注于证件生产链的末端,伪造或伪造实物证件。现在,他们把精力集中在链条的开头——证件签发系统以及任何类型的证件登记册。因此,各国应特别关注处理和签发过程的安全性,以帮助防止以虚假身份向恐怖分子或犯罪分子签发合法证件。在机读旅行证件技术咨询组(TAG-MRTD 17)第 17 次会议上,批准了一个项目,即制定一个通用的实用指导工具,帮助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自我评估或协助评估其他国家旅行证件处理和签发系统的安全性。本指南分为两部分:1) 第一部分推荐了在护照签发过程的每个步骤中预防和减轻安全威胁的最佳做法。2) 第二部分提供了一份全面的评估工具清单,用于评估签发流程的漏洞。本文件中提出的措施和做法是建议做法,因此任何国家都无需采用它们。本指南由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实施和能力建设工作组(ICBWG)制定并维护。有关本指南的问题、评论和反馈意见应发送至 ICBWG,邮箱地址为 ICBWG@icao.int。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ICAO) 是联合国的一个机构,其成立旨在通过合作性多边监管促进航空理解、便利化和安全。在履行这些广泛职责时,ICAO 根据《芝加哥公约》制定了旅行证件的国际标准。1969 年,ICAO 开始在会议上探讨机器可读旅行证件 (MRTD) 的不同方法,并于 1980 年最终出版了第一版 9303 号文件,题为“具有机器可读功能的护照”。从那时起,ICAO 一直致力于进一步推进机器可读旅行证件的概念,扩大此类证件的使用范围,并增强证件本身,以更好地实现便利化和安全的必然目标。本文将追溯过去十年中导致制定和发布电子旅行证件标准(尤其是护照标准,通过 9303 第 1 部分,护照/第六版)的活动,这些标准允许使用非接触式芯片作为存储介质来存储生物特征数据。本文取代了国际民航组织技术报告“机器可读旅行证件中的生物特征识别部署”,旨在提供有关 1995 年至 2006 年 9303 第 1 部分,护照/第六版发布期间的思考过程和多边审议的信息。它是国际民航组织发布的 9303 规范和技术报告的配套文件。在这方面,它试图提供有关旅行证件技术选择(特别是与生物特征识别和集成电路非接触式芯片相关的选择)的“原因”和“内容”的背景信息。本文应被视为一份概要指南和指向其他 ICAO 文件的指针;它不应被视为标准本身的替代品。在该背景下,本文面向的读者包括对旅行证件的历史和演变感兴趣的个人以及负责签发、检查或其他非旅行用途的机器可读旅行证件的人员。本文旨在解决与旅行证件计划相关的各种问题和考虑因素,并作为当前旅行证件规范的历史和背景的汇编。除了芯片和生物识别技术的历史和技术观点外,1995 年,国际民航组织明确认识到在旅行证件中使用生物识别技术的可取性,因为这是将证件与其合法“所有者”联系起来的唯一最佳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际民航组织承认需要能够在机器可读的旅行证件中存储更多数据,这导致了对数据存储技术的全面审查。因此,本文的大部分内容都集中在国际民航组织的基本决定以及制定这些基本旅行证件方向的决定的原因,尤其是有关非接触式芯片和面部识别生物识别技术的决定。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ICAO) 是联合国的一个机构,其成立旨在通过合作性多边监管促进航空理解、便利和安全。在履行这些广泛职责的过程中,ICAO 根据《芝加哥公约》制定了旅行证件的国际标准。ICAO 在 1969 年的会议上开始探讨机器可读旅行证件 (MRTD) 的不同方法,并于 1980 年最终发布了第一版 9303 号文件,题为“具有机器可读功能的护照”。从那时起,ICAO 一直致力于进一步推进机器可读旅行证件的概念,扩大此类证件的使用范围,并增强证件本身,以更好地实现便利和安全的必然目标。本文将追溯过去十年中导致制定和发布电子旅行证件标准的活动,特别是护照(通过 9303 第 1 部分,护照/第六版),允许使用非接触式芯片作为存储介质来存储生物特征数据。本文取代了国际民航组织技术报告《机读旅行证件中的生物识别技术部署》,旨在提供有关 1995 年至 2006 年 9303 第 1 部分护照/第六版发布期间的思考过程和多边审议的信息。本文是国际民航组织发布的 9303 规范和技术报告的配套文件。在这方面,本文旨在提供有关旅行证件技术选择(特别是与生物识别和集成电路非接触式芯片相关的选择)的“原因”和“内容”的背景信息。本文应被视为一份摘要指南和指向其他国际民航组织文件的指针;它不应被视为标准本身的替代品。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面向的读者包括对旅行证件的历史和演变感兴趣的个人以及负责签发、检查或其他非旅行用途的机读旅行证件的人员。撰写此报告是为了解决与旅行证件计划相关的各种问题和考虑,并概述当前旅行证件规范的历史和背景。1995 年,国际民航组织明确认识到,在旅行证件中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是将证件与其合法“所有者”联系起来的最佳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际民航组织承认需要在机器可读的旅行证件中存储更多数据,这导致了对数据存储技术的全面审查。因此,本文的大部分内容都集中在国际民航组织的基本决定以及制定这些基本旅行证件方向的决定的原因上,尤其是关于非接触式芯片和面部识别生物识别技术。除了芯片和生物识别技术的历史和技术视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