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注意力是指即使在有干扰的情况下也能持续集中注意力于与任务相关的信息的能力。了解这种能力背后的神经机制对于理解注意力过程以及以注意力缺陷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至关重要。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调查静息期间特征样临界振荡与 P300 诱发电位(一种常用于评估注意力缺陷的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我们测量了静息状态 EEG 振荡中的长距离时间相关性 (LRTC) 作为信号临界性的指标。此外,在遵循古怪范式的连续执行任务中,受试者的注意力表现被评估为反应时间变异性 (RTV)。在此任务期间从 EEG 记录中获得 P300 幅度和延迟。我们发现,在控制任务表现的个体差异后,LRTC 与 P300 幅度呈正相关,但与延迟无关。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持续注意力任务中的良好表现与更高的 P300 振幅和更早的峰值延迟有关。出乎意料的是,我们观察到静息期间持续振荡的 LRTC 与 RTV 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表明静息期间大脑振荡的临界性越高,任务表现越差。总之,我们的结果表明,在临界状态附近运作的静息状态神经元活动与更高 P300 振幅的产生有关。接近临界状态的大脑动态可能会促进计算优势状态,从而促进产生更高事件相关电位 (ERP) 振幅的能力。
摘要:抑制作用受损,这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核心症状,显着影响个人的整体生活质量。然而,基本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在大学生中进行了情感上的GO/Nogo任务,以探索多动症与高度敏感人(HSP)特征之间的潜在相关性。层次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委员会对愤怒面孔做出反应时增加的错误可以通过HSP特征来更好地解释,而不是仅通过ADHD特征来解释。此外,我们建议右前额叶皮层中的活动增强与这些反应抑制困难有关。这项研究的结果与先前研究的结果保持一致,这表明ADHD特征加剧了涉及愤怒面孔的任务中的抑制作用抑制困难。但是,我们强调了与仅ADHD特征相比,HSP特征的重要作用。这强调了考虑或不存在ADHD诊断和ADHD性状的强度以及在支持具有明显ADHD特征的个体时的HSP特征的重要性。
图 1 提示 Go/No-go 任务的实验范例。提示 Go/NoGo 任务是一个空间提示任务,其中 Go 和 NoGo 刺激的概率相等。在每次试验开始时,会呈现一个向左或向右的箭头作为提示,持续 200 毫秒,指示参与者注意提示位置并忽略其他位置。在提示偏移量 1000 到 1200 毫秒的间隔之后,呈现一个目标,持续 200 毫秒。参与者应该对提示位置的加号“+”(Go 目标)做出反应(注意-Go),同时抑制对提示位置的字母“x”(NoGo 目标)做出反应(注意-NoGo)。对于出现在忽略位置的任何目标,参与者不应该对 Go 目标(忽略-Go)或 NoGo 目标(忽略-NoGo)做出反应。每次试验结束时,都有 2300 毫秒的固定延迟
注意力控制理论认为,高测试焦虑 (HTA) 个体的注意力控制能力受损。然而,通过工作记忆训练,有可能提高这类人的注意力控制能力。本研究调查了 20 天的工作记忆训练(使用情绪中性刺激)是否能提高 HTA 个体的注意力控制能力。在测试相关压力情况下,使用 Flanker 和 Go/Nogo 实验任务测量注意力控制的前后结果,并收集脑电图数据。结果仅显示,HTA 个体在进行中性工作记忆训练后(即结果后与结果前)的 Nogo alpha 功率显著下降。然而,我们未能提供证据证明中性工作记忆训练对 Flanker 和 Go/Nogo 任务中任务表现的提高具有有益的转移效应。因此,本研究表明,在执行 Go/Nogo 任务时,中性工作记忆训练与重要的神经生理相关因素明显相关,但转移效应相当有限。
长期固定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已被描述为在运动准备、想象或执行期间,当必须进行运动时。但是,当必须抑制运动时会发生什么?长期肢体固定会调节运动抑制背后的生理反应吗?在健康参与者执行 Go/Nogo 任务时记录了事件相关电位 (ERP),双手可以自由反应(T1/T4:固定前/后)或左手运动被石膏固定阻止时(T2:石膏固定后立即;T3:固定一周后)。在右侧(对照)侧,无论时间点如何,N140、N2 和 P3 成分在 Nogo 试验中显示出比在 Go 试验中更大的预期振幅。相反,在左侧(操纵侧),对 Nogo 试验的 ERP 反应的每个组成部分在不同时间点都表现出特定的差异,这表明抑制相关的 EEG 活动由于石膏的存在和固定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此外,在固定后阻断阶段(T3 阻断),对 Nogo 刺激的抑制相关 θ 波段活动降低。总之,这些发现可以解释为固定引起的可塑性变化的结果,石膏相关的皮质脊髓兴奋性调节(通过使用 TMS 研究)和对 Go 和 Nogo 试验的 β 波段降低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只有我们可以自由活动,抑制反应才会完全实现。固定一周后,阻断运动所需的抑制量较低,因此抑制相关反应也会降低。
目的:确定持续注意反应任务 (SART) 期间参与的皮质区域,并描述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 相关的活动变化。方法:在 SART 范式期间,记录了 33 名对照者和 23 名 ALS 患者的高密度脑电图 (EEG)。测量了 Go 和 NoGo 试验中相关事件相关电位峰值的差异。确定在这些峰值期间活跃的源,并量化与 ALS 相关的差异。结果:Go 和 NoGo N2 和 P3 峰值源定位于左侧初级运动皮层、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DLPFC) 和外侧后顶叶皮层 (PPC)。NoGo 试验在 N2 期间引起较多的双侧内侧 PPC 活动,而在 P3 期间引起较少的左侧岛叶、PPC 和 DLPFC 活动。在 P3 期间,ALS 患者出现广泛的皮质过度活跃。下顶叶和岛叶活动的变化在患者和对照组之间提供了非常好的区分(AUROC > 0.75)。P3 期间右侧楔前叶的激活与 ALS 中更大的执行功能有关,表明其具有补偿作用。解释:SART 涉及许多额叶和顶叶皮质结构。SART-EEG 测量与可定位到特定结构的特定认知障碍相关,有助于鉴别诊断。
本研究对超低频神经反馈与主动控制条件心率变异性训练进行了正式比较。研究涉及 17 名年龄在 21-50 岁之间、没有神经或精神疾病史但报告了一些生理或心理不适的参与者。在 20 节训练课之前和之后的测试中,通过视觉 Go/NoGo 测试表现和慢 EEG 振荡的频谱功率来监测参与者的进展。在健康状况和视觉 Go/NoGo 测试结果方面,结果显示超低频神经反馈训练优于心率变异性训练。仅在神经反馈队列中观察到超低频范围内振幅的显著升高。关键词:神经反馈;脑电图;超慢 EEG 振荡;心率变异性;超低频训练
摘要虽然儿童期 ADHD 出现时的早期神经发育过程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导致成年期 ADHD 变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仍未得到充分解决。我们希望使用一种电生理测量方法,即额中部 NoGo P3 事件相关电位 (ERP) 来描述成人 ADHD 中的神经发育变化,ERP 是 ADHD 大脑功能的重要神经生理指标,也是反应抑制和衰老的生物标志物。我们使用 128 通道 BioSemi 记录系统,在反应抑制任务中应用情绪价态和中性刺激,从 45 名 ADHD 患者和 41 名健康受试者中获得 ERP。我们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DHD 受试者在青年期表现出发育 P3 轨迹延迟;他们在所有情绪价态中都表现出 P3 减少,并且在较小年龄时减少最为明显。P3 的差异在中年时减小,并在更高年龄时再次开始增加。因此,与结构性 MRI 指标类似,ADHD 患者额中部 NoGo P3 的大脑发育差异在青年期基本恢复正常。然而,从中年起,P3 再次减少。由于额中部 NoGo P3 反映了额叶区域的功能(在 ADHD 中表现出成熟延迟),我们的发现符合“后进先出”假说,该假说指的是大脑发育和衰老的镜像模式,并假设发育相对较晚的大脑区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对较早地退化。因此,ADHD 可能不仅与神经发育延迟有关,还与过早的年龄相关衰退有关,至少在某些电生理功能指标上是如此。© 2020 作者。由 Elsevier BV 出版 这是一篇根据 CC BY-NC-ND 许可的开放获取文章。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
背景。强迫症 - 强迫症(OCD)是一种精神病,导致了巨大的困扰和生活质量差。成功治疗强迫症受到有关其病理生理学知识的有限限制。这项研究旨在使用脑电图(EEG)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OCD的病原体,从多个任务引起了多个神经过程中与障碍相关的脑活动的差异。方法。ERP数据。与错误相关的负性(ERN)是通过侧翼任务引起的,而N200和P300是使用GO/NOGO任务生成的。对神经反应振幅的主要比较和神经活性的拓扑分布是在所有时间点和电极上使用头皮场差进行的。结果。与HCS相比,强迫症组显示出改变的ERP分布。与以前有关OCD中ERN和N200地形的文献形成鲜明对比,该文献报告了额额中央负电压,我们检测到阳性电压。此外,在额叶区域中发现p300的负数较小。这些ERP发现都与强迫症症状严重程度有关。结论。这些结果表明,患有强迫症的个体在多个执行功能相关的过程中显示出改变的额神经活动,支持OCD的额叶功能障碍理论。此外,由于ERP和强迫症症状严重程度的改变之间缺乏关联,因此它们可能被认为是OCD的潜在候选内表型。
摘要 目的:女性遭受性暴力不仅会造成心理和身体创伤,还可能对大脑功能产生持久影响,包括与抑制和处理情绪有关的认知控制。因此,这项初步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性暴力对女性认知控制影响的潜在神经相关性。 方法:30 名女性(年龄 21-30 岁)参与者接受了定量调查以及情感一致的 Go-NoGo 任务。使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一种便携式神经成像技术)监测前额叶活动。方差分析检验了条件(Go 与 NoGo)、组别(性暴力与无性暴力史)和潜在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 结果:30 名女性中有 15 名报告有童年(n = 5)和/或成年(n = 12)性暴力史。与同龄人相比,有性暴力史的人报告的抑郁、焦虑和创伤后应激症状明显增多,冲动性也更高。各组的行为表现并无差异;然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数据显示,Optode 13 和 16 之间存在显著的(组×条件)相互作用。在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中,有性暴力史的女性在“NoGo”条件下反应明显较低,而在“Go”条件下反应增强。结论:这些结果表明,有性暴力史的女性在认知处理过程中前额叶皮层活动发生了改变,在反应抑制期间表现出活动减退,对积极刺激表现出活动过度。这些发现对于创新评估和预防遭受性暴力的女性的不良影响具有很强的转化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