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注意力是指即使在有干扰的情况下也能持续集中注意力于与任务相关的信息的能力。了解这种能力背后的神经机制对于理解注意力过程以及以注意力缺陷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至关重要。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调查静息期间特征样临界振荡与 P300 诱发电位(一种常用于评估注意力缺陷的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我们测量了静息状态 EEG 振荡中的长距离时间相关性 (LRTC) 作为信号临界性的指标。此外,在遵循古怪范式的连续执行任务中,受试者的注意力表现被评估为反应时间变异性 (RTV)。在此任务期间从 EEG 记录中获得 P300 幅度和延迟。我们发现,在控制任务表现的个体差异后,LRTC 与 P300 幅度呈正相关,但与延迟无关。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持续注意力任务中的良好表现与更高的 P300 振幅和更早的峰值延迟有关。出乎意料的是,我们观察到静息期间持续振荡的 LRTC 与 RTV 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表明静息期间大脑振荡的临界性越高,任务表现越差。总之,我们的结果表明,在临界状态附近运作的静息状态神经元活动与更高 P300 振幅的产生有关。接近临界状态的大脑动态可能会促进计算优势状态,从而促进产生更高事件相关电位 (ERP) 振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