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DNA 损伤与 1 型干扰素 (T1IFN) 反应的刺激有关。本文,我们表明,DNA 修复蛋白多核苷酸激酶/磷酸酶 (PNKP) 在多种细胞系中的下调会导致 ST A T1 的强烈磷酸化、干扰素刺激基因的上调和细胞质 DNA 的持续积累,所有这些都是激活 T1IFN 反应的指标。此外,这不需要通过电离辐射诱导损伤。相反,我们的数据表明,活性氧 (ROS) 的产生与 PNKP 损失协同作用,增强 T1IFN 反应,并且 PNKP 的损失会严重损害线粒体 DNA (mtDNA) 的完整性。线粒体DNA的消耗或用ROS清除剂处理PNKP消耗的细胞可消除T1IFN反应,表明线粒体DNA是增强T1IFN反应所需的胞浆DNA的重要来源。STING信号通路是导致PNKP消耗细胞中促炎基因特征增加的原因。虽然反应依赖于ZBP1,但cGAS仅对某些细胞系的反应有贡献。我们的数据对癌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为PNKP抑制剂有可能刺激免疫反应,也有可能刺激与PNKP突变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
这项研究旨在评估CNV-SEQ和WES在产前诊断中检测先天性心脏病(CHD)的遗传原因的效率,并比较分离的和非分离的CHD病例之间的CNV检测率。我们对产前超声诊断为CHD的118名中国胎儿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参与者接受了CNV-Seq,并在必要时进行了WES检测染色体和单核苷酸变化的WES。致病性或可能的致病性染色体异常的总体检测率为16.9%,包括7.6%的非整倍性和9.3%的致病性/可能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化(CNV),主要是22q11.2 Deletion综合征(54.4%)。CNV-SEQ检测P/L P CN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100%。CNV-SEQ在检测核分型的染色体异常方面提供了6.7%的提高。在TM67,PLD1,ANKRD11和PNKP等基因中进一步鉴定出显着的单个核苷酸和小的indel变异,在CNV阴性的情况下,诊断率提高了14.8%。未分离的冠心病病例表现出更高的可检测染色体异常率(32.4%vs. 9.9%,p = 0.005),强调了这些疾病的遗传复杂性。CNV-SEQ和WES的综合使用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方法来对CHD进行产前遗传测试,从而揭示了可能影响临床管理和父母决策的显着遗传原因。这项研究支持这些晚期基因组技术在常规产前诊断中的整合,以增加与CHD相关的因果遗传变异的检测诊断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