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表明“讲述故事的文本”表现出的统计结构不是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结构,而是玻色-爱因斯坦结构。我们的解释是,这是由于人类语言中存在“不可区分性”,因为故事不同部分的相同单词彼此之间无法区分,这与量子力学中出现的“不可区分性”非常相似,也导致了玻色-爱因斯坦而不是麦克斯韦-玻尔兹曼作为统计结构的存在。在本文中,我们着手解释人类语言中的这种玻色-爱因斯坦统计数据。我们表明,正是“讲述故事的文本”中存在的“意义”导致了玻色-爱因斯坦缺乏独立性,并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证明“单词可以被视为人类语言的量子”,结构类似于“光子是电磁辐射的量子”。利用我们布鲁塞尔研究小组对纠缠的几项研究,我们还通过引入人类语言的冯·诺依曼熵表明,文本中“含义”的存在也使得整个文本的熵小于组成文本的单词的熵。我们解释了本文中的新见解如何适应称为“量子认知”的研究领域,其中量子概率模型和量子向量空间用于人类认知,并且也与量子结构在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使用相关,以及它们如何在那里引入“量化”和“玻色-爱因斯坦统计”作为相关的量子效应。受量子力学概念性解释的启发,并依靠新见解,我们提出了关于物理现实本质的假设。在此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这种新型的熵减少及其解释可能对量子热力学的发展很重要。我们同样注意到,它也可以对地球表面的物理现实本质产生原始的解释性图景,其中人类文化作为生命的延续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