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方继续鼓励对强大的卫星通信的需求,以便成功执行国防任务。立方体卫星是一种小型航天器,最初用于扩大航空航天和卫星通信领域的教育机会。这项研究探索了现有和潜在的地面站架构选项,以集成来自立方体卫星的自由空间光通信下行链路。未来的实验计划将侧重于在更多样化的环境中应用此功能,以包括扩展的地面架构机会。系统工程设计和架构方法有助于了解当前的硬件和软件选项以及未来扩展机会的限制。通过考虑可比较的规划方法,可以组织架构开发的替代方案,以帮助识别子系统和地面通信接口的控制因素。作为一个成熟的立方体卫星通信系统,现有的移动立方体卫星指挥和控制 (MC3) 架构是实验集成和最终考虑计划概念验证的绝佳候选者。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低功耗宽带射频到基带 (BB) 电流复用接收器 (CRR) 前端,它同时利用了 1/f 噪声消除 (NC) 技术和有源电感器 (AI),工作频率为 1 GHz 至 1.7 GHz,适用于 L 波段应用,包括那些需要高调制带宽的应用。CRR 前端采用单电源,并与 BB 电路共享低噪声跨导放大器 (LNTA) 的偏置电流,以降低功耗。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下变频之前射频 (RF) 信号的损失,高阻抗 AI 电路将混频器输入与 CRR 输出节点隔离。1/f NC 电路可抑制泄漏到输出的 LNTA 低频噪声。带有 gm 增强的共栅极 LNTA 以及单端到差分 LC 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用于增强输入匹配、变频增益和噪声系数 (NF)。所提出的接收器采用 TSMC 130 nm CMOS 工艺制造,占用有效面积为 0.54mm 2 。输入匹配 (S 11 ) 在 1 GHz 至 1 . 7 GHz 范围内低于 − 10 dB。在本振 (LO) 频率为 1 . 3 GHz、中频 (IF) 为 10 MHz 和默认电流设置下,CRR 实现了 41 . 5 dB 的转换增益、6 . 5 dB 的双边带 (DSB) NF 和 − 28.2 dBm 的 IIP3,同时消耗 1.66 mA 电流,电源电压为 1 . 2 V。
处理 GPS PPS 信号的 GNSS 接收器包含政府提供的设备 (GFE) 元素,相关文件不允许直接证明符合民用要求(例如EASA ETSO-C196)。尽管如此,从基于性能的指标得出的民用要求允许考虑比例感,因此可以应用可以证明接收器性能等效合规性的方法,同时将 GFE 元素视为“黑匣子”。从这个意义上讲,根据民用标准(RTCA DO-178B / EUROCAE ED-12B;DO-254 / ED-80)进行的设计保证也必须在比例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摘要 — 研究表明,通信系统和接收器受到高功率相邻信道信号(称为阻塞器)的影响,这些信号会使射频 (RF) 前端进入非线性操作。由于物联网 (IoT) 等简单系统将与复杂的通信收发器、雷达和其他频谱消费者共存,因此需要采用简单但自适应的 RF 非线性解决方案来保护这些系统。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灵活的数据驱动方法,该方法使用简单的人工神经网络 (ANN) 来帮助消除解调过程中的三阶互调失真 (IMD)。我们引入并数值评估了两个人工智能 (AI) 增强型接收器——ANN 作为 IMD 消除器和 ANN 作为解调器。我们的结果表明,简单的 ANN 结构可以显著改善具有强阻塞器的非线性接收器的误码率 (BER) 性能,并且 ANN 架构和配置主要取决于 RF 前端特性,例如三阶截取点 (IP3)。因此,我们建议接收器具有硬件标签和随时间监控这些标签的方法,以便可以有效地定制 AI 和软件无线电处理堆栈并自动更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操作条件。索引术语 —AI、ANN、IMD、IP3、频谱共享。
本论文由 Marshall Digital Scholar 免费提供给您,供您开放访问。它已被 Marshall Digital Scholar 的授权管理员接受,可纳入论文、学位论文和毕业论文中。如需更多信息,请联系 zhangj@marshall.edu、beachgr@marshall.edu。
摘要 — 研究表明,通信系统和接收器会受到高功率相邻信道信号(称为阻塞器)的影响,这些信号会使射频 (RF) 前端进入非线性操作。由于物联网 (IoT) 等简单系统将与复杂的通信收发器、雷达和其他频谱消费者共存,因此需要采用简单但自适应的 RF 非线性解决方案来保护这些系统。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灵活的数据驱动方法,该方法使用简单的人工神经网络 (ANN) 来帮助消除解调过程中的三阶互调失真 (IMD)。我们引入并数值评估了两个人工智能 (AI) 增强型接收器 - ANN 作为 IMD 消除器和 ANN 作为解调器。我们的结果表明,简单的 ANN 结构可以显著改善具有强阻塞器的非线性接收器的误码率 (BER) 性能,并且 ANN 架构和配置主要取决于 RF 前端特性,例如三阶截取点 (IP3)。因此,我们建议接收器配备硬件标签,并有办法随时监控这些标签,以便可以有效地定制 AI 和软件无线电处理堆栈并自动更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操作条件。索引术语 —AI、ANN、IMD、IP3、频谱共享。
本接收器协议规范在NMEA协议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定义语句用于控制接收器的工作模式,以及查询接收器的产品信息等,自定义语句的标识为'P'。
•在1990年代开发的决策过程,以帮助通过复杂的优先级方案进行工作;在军事,政府,私营部门和学术界中广泛使用。•基于支持决策过程而不是直觉的知识来鼓励决策。•通过一次比较两个标准(即成对比较)来简化过程,以确定哪些对决策目标更重要。•采用以客观,加权标准和替代方案为中心的多层次(分层)结构。
摘要本文在222-270 GHz的气体光谱中介绍了带有Bowtie-Antenna和硅透镜的发射器(TX)和一个接收器(RX),它们是在IHP的0.13 µM SIGE BICMOS技术中制造的。TX和RX使用两个集成的本地振荡器,用于222 - 256 GHz和250 - 270 GHz,可用于双波段操作。由于其大约27 dbi的定向性,带有硅透镜的单个集成的Bowtie-Antenna可以使TX的EIRP约为25 dbm,因此与先前报道的系统相比,2频段TX的EIRP更高。通过Y因子方法测量的Rx的双边噪声温度为20,000 K(18.5 dB噪声图)。气态甲醇的吸收光谱被用作用TX-和RX模块的气体光谱系统性能的量度。
摘要:在这项研究中,表现出亚毫升水平的精度k波段微波范围(MWR)设备,旨在通过空位(Leo Orbit(Leo)中的航天器形成(SFF)验证地球重力场(EGF)和数字高程模型(EGF)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尤其是,本文详细介绍了我们设计和开发的集成Beidou III B1C/B2A双重接收器,包括信号处理方案,增益分配和频率计划。与时间间隔计数器同步解决方案相比,接收器匹配MWR系统的0.1 NS精确同步时间频率基准,并通过静态和动态测试进行了验证。此外,通过使用不同的范围技术,可以深入探索MWR设备范围的精度。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同步的双双单向射程(DOWR)微波相蓄积框架,在测试过程中实现了40 µm和1.6 µm/s的精度,并在测试过程中实现了6 µm/s/s的范围速率速率精度。分析了整个MWR系统的范围误差源,而用于SFF相对导航设计的相对轨道动力学模型,用于编队场景的相对轨道动力学模型和自适应KalmanFulter算法。在高精度六个自由度(6-DOF)移动平台中,在硬件(HIL)模拟系统的硬件(HIL)模拟系统中测试了SFF相对导航的性能。使用MWR的自适应相对导航系统的最终估计误差约为0.42 mm(范围/rms)和0.87 µm/s(范围率/rms),这证明了EGF和DEM形成在太空中的未来应用的有希望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