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0月10日摘要在LA 3 Ni 2 O 7中发现高温超导性,在压力下发现LA 4 Ni 3 O 10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此,我们报告了有关在各种压力下的结构,磁性和电阻的演变的系统研究。pr 4 ni 3 O 10-δ分别在约158 K和4.3 K处表现出在Ni和Pr sublattices上的密度波变变,并且可以通过压力逐渐抑制密度波。从单斜p 2 1 / a空间群到四方I 4 / mmm的结构转换发生在20 GPA左右。明显的磁场依赖性的电阻下降被观察到高于20 GPA的压力,表明PR 4 Ni 3 O 10-δ多晶样品中超导性的出现。在PR 4 Ni 3 O 10-δ中发现超导性的特征扩大了镍超导体的家族,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用于研究镍盐ruddlesden-Popper阶段中超导性的机理。1简介
以铅(Pb 2 +)[1,2]为二价阳离子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体(NC)由于其尺寸和形貌可调、光学性能增强和化学稳定性,在光伏、[3]光发射和检测、[4,5]激光[5]和水分解[6]等应用方面具有吸引力。然而,据报道,当用毒性较低的[7,8]二价金属(如Sn 2 +)[9,10–12,13]取代铅时,所得NC的化学稳定性较差,缺乏可调性,光学性能也不太理想。相比之下,自50多年前首次被探索以来,Sn卤化物钙钛矿块体[14,15,16]和薄膜[17]已经得到了强有力的发展。 [18] 它们在光伏电池中的性能提高是由于使用添加剂(如SnF2 [19]和离子液体[20])或通过从三维结构转换为二维混合钙钛矿(Dion-Jacobson [8,21]和Ruddlesden-Popper(RP)[22,23])成功稳定了活性层。由于两个主要挑战,块体材料中获得的稳定性增强不能简单地转化为纳米尺度:i)对于 L 1 = 10 nm 以下的 NC,表面体积比很高(其中 L 1 是长方体的最小横向尺寸),这会导致大量金属离子从 Sn 2 + 氧化为 Sn 4 + ,以及 ii)存在光学带隙相差多达 1.25 eV 的多晶型物 [15,16](即具有强光致发光 (PL) 的高导电黑色立方相 (Pm3m)、γ-正交相 (Pnma) 和非导电黄色正交相 (Pnma))。[15,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