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超级电容器(SC)是锂离子电池的有希望的替代品,可以在电解质中使用氧化还原活性添加剂设计,同时维护常规的超级电容器电极[1]。通过静电纺丝合成的碳纳米纤维(CNF)由于其1D结构而脱颖而出,作为高性能电极材料,它提供了高表面积,均匀的孔隙率,均匀的孔隙率,增强的柔韧性和有效的电子传输[2]。这项研究评估了源自电纺丝多丙烯酸(P-CNF)和聚丙烯硝基/聚(B-CNF)纤维的CNF的电化学性能,在含有酸性的氧化还原电解液中测试了含有酸性的氧化还原电解液(HQ-HQ-HQ-HQ)(HQ-HQ)(HQ-HQ);总部在1 mol ll⁻⁻h so₄)和没有总部的对照电解质中(H so so so; 1 mol l l⁻h h so₄)。CNF表现出均匀的细丝形态,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所揭示的那样(图1a-b),高表面积为399平方米(p-cnf)和426平方米g⁻见(b-cnf),通过n₂吸附/解吸分析确定。使用三电极构型(CNF作为电极和AG/AGCL作为参考电极)在Swagelok型细胞中进行电化学测试,并进行了Galvanostatic荷兰/放电(GCD)测量。图1c显示了在不同电流密度下B-CNF的GCD曲线,揭示了由HQ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高原出现。这显着影响了特定的电容值(图1d),与常规的CNF相比,氧化还原电解质中的CNF要高得多。在hq-h so中,B-CNF实现了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10 a g⁻⁻时达到428.7 f g g⁻见和304.5 f g⁻见,在50 a g⁻。这些发现突出了CNF与基于HQ的氧化还原电解质的出色兼容性,为开发可持续,薄且灵活的高性能储能系统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多年来,人们一直使用阿伦尼乌斯近似法将加速热老化数据推断到与材料应用相关的较低温度条件,并估算其使用寿命。当降解过程受决定反应速率的化学反应主导时,可以假设该模型。本研究评估了工程热塑性塑料聚碳酸酯 (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 和 PC/PBT 共混物。将用于拉伸(ASTM D638)和冲击(ASTM D256)试验的样品放入具有三种温度的空气循环的烤箱中老化。在四个老化时间内评估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和黄变指数、流动性等性能。PBT 的平均寿命与温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估算其长期有效寿命。PC/PBT 共混物仅在流动性指数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在所分析的任何属性中,PC 均未呈现出令人满意的相关性。这一事实可以归因于材料老化温度(150°C)下发生的物理变化(退火)以及混合物在 170°C 下的降解机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