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两个主要运载火箭研制项目,并建设了相关设施,这些项目已进行了好几年。这些是大型 SL-12 运载火箭,最近用于将 40,000 磅重的 Salyut 飞船送入轨道,还有我们称之为“}-运载火箭”的超大型助推器,除其他任务外,它还可能用于将人类送上月球。然而,这两个计划都存在缺点 - SL-12 的成功记录并不令人印象深刻,“J-运载火箭”两次发射都失败了,而 Salyut/Soyuz 11 任务以三名宇航员死亡而告终。要纠正这些计划中遇到的问题,可能需要从整个计划的其他部分转移资源。这反过来会导致一些不太重要的计划放缓。
制造这些导弹。美国认为,这笔交易违反了国际不扩散协议,因为发动机技术可用于导弹发射器。印度和俄罗斯否认这一指控,称其荒谬。尽管如此,俄罗斯现已同意只向印度出售组装好的发动机,而不出售技术。从美国的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已同意遵守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 (MTCR) 的条款。美国曾担心资金匮乏的俄罗斯可能会不加区别地出售军事技术:据报道,俄罗斯已向伊朗出售潜艇,并向利比亚出售火箭燃料成分。美国告诉俄罗斯,除非他们达成和解,否则将撤回允许他们有限进入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提议。它还威胁要禁止美国与印度火箭交易的俄罗斯合作伙伴 KB Salyut 进行所有交易。由于 KB Salyut 也设计航天器硬件,因此该禁令将阻止俄罗斯参与美国空间站和航天飞机计划。俄罗斯同意废除与印度的协议的第二天,美国解除了卫星发射协议的封锁(见《自然》363,661;1993)。预计俄罗斯总理维克托·切尔诺米德林将签署该协议。
联盟号 15 号的失败飞行为未来“加油机”航天器使用的自动对接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测试。这至少是苏联宇航员首席弗拉基米尔·沙塔洛夫少将在约翰逊航天中心散布的内幕消息(《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974 年 9 月 16 日、22 日)。沙塔洛夫一直在参加阿波罗-联盟号测试项目机组人员培训课程,并利用这个机会详细介绍了苏联官方对联盟号 15 号的看法。他证实航天器从未与礼炮 3 号空间站进行物理接触,他说自动会合系统多次将航天器带到距离空间站 30 到 50 米的范围内,但每次最终会合序列都失败了。根据沙塔洛夫的说法,使用手动控制进行对接是可能的
太空商业新闻采访。OTA-TM-ISC-40,1987 年 5 月。NTIS 订单 #PB 87-235 396/XAB。空间站和法律:选定的法律问题。OTA-BP-ISC-41,1986 年 9 月。NTIS 订单 #PB 87-118 220/AS。民用空间活动的国际合作与竞争。OTA-ISC-239,1985 年 7 月。NTIS 订单 #PB 87-136 842/AS。美苏空间合作。OTA-TM-STI-27,1985 年 7 月。NTIS 订单 #PB 86-114 758/AS。民用空间站和美国在太空的未来。OTA-STI-241,1984 年 11 月。GPO 库存 #052-003-00969-2;7.50 美元。遥感和私营部门:有待讨论的问题。OTA-TM-ISC-20,1984 年 3 月。NTIS 命令 #PB 84-180 '777。Salyut:苏联迈向人类永久进入太空。OTA-TM-STI- 14,1983 年 12 月。NTIS 命令 #PB 84-181 437/AS。UNISPACE '82: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背景。OTA-TM-MC-26,1983 年 3 月。NTIS 命令 #PB 83-201848。美国的空间科学研究。OTA-TM-STI-19,1982 年 9 月。NTIS 命令 #PB 83-166512。民用空间政策和应用。OTA-STI-177,1982 年 6 月。NTIS 命令 #PB 82-234444。无线电频率的使用和管理:1979 年世界无线电行政会议的影响。OTA-CIT-163,1982 年 1 月。NTIS 订单 #PB 82-177536。太阳能卫星系统和问题。OTA-E-144,1981 年 8 月。NTIS 订单 #PB 82-108846。
独特的学术-商业重点(新加坡)。最后,东盟是一个独特的区域集团,具有共同目标,在与主要外国大国的合作方面拥有很多机会和灵活性,例如在东盟+框架的背景下。东盟主要航天大国与其先进的航天邻国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尽管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航天计划的国家之一,并且强调国家独立和主权,但它仍然受益于外国的支持,首先是 1960 年代日本对火箭研发的支持,然后是 21 世纪德国对卫星研发的支持。印度尼西亚还通过参与由中国和日本牵头的区域平台、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和亚太区域空间机构论坛(APRSAF)而受益。越南是太空领域的第一步,1980 年 7 月 23 日,亚洲首位宇航员范俊乘坐苏联的联盟 37 号飞船与礼炮 6 号空间站会合。随后,越南在法国和日本的学术、政府和工业支持下,发展了现有的卫星基础设施。菲律宾是该地区航天领域的最新进入者,其早期航天努力主要基于与日本大学的重要合作框架,培训了数十名年轻工程师,并部署了首颗国产微型和纳米卫星。 地区竞争催生丰富的太空生态系统 中国、印度和日本之间的竞争塑造了地区太空生态系统,通过双边或区域合作框架为成熟或有抱负的东盟航天国家创造了无数机会。地区竞争中最明显的是中国主导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和日本主导的亚太空间研究与合作组织。尽管这两个平台在新闻和学术出版物中经常互相争执,但它们的性质和目标却大不相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由日本政府创建和领导,并始终由当地组织者(2022 年越南)共同主办,是一个向区域外国家开放的区域讨论论坛。它承担的项目很少,因为它的目标是为区域空间部门提供一个定期交流和更新民用空间事务国家举措的场所。然而,中国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是一个封闭的会员组织,旨在开展联合技术项目。除了展示软实力或规范实力外,几乎没有理由将这两个框架描述为激烈的竞争对手。事实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一直是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印度和中国还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建立了区域能力建设中心。这些分别是亚洲及太平洋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中心(CSSTEAP,1995)和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中心(RCSSTEAP,2014)。这些中心提供奖学金计划以及知识和技术转让机会,从而提升各自国家的吸引力。亚洲主要航天强国领导的其他区域活动包括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