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Oxaliptin和BMH-21诱导含有UBF和POL I(RPA194)的核仁帽的早期形成。用顺铂(Cispt,10 µM),Oxaliptin(Oxpt,10 µM)或BMH-21(1 µM)处理90 m和3 h处理后的代表性U2OS细胞图像。细胞对(a)UBF(绿色)或(b)RPA194(红色)和DNA(DAPI,蓝色)免疫染色。白色箭头指示核仁帽。比例尺= 5 µm。
核仁是核糖体生物合成的位点,形成于位于五条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HSA13、HSA14、HSA15、HSA21 和 HSA22 的 p 臂上的 NOR 周围(图 1A;McStay 2016)。rDNA 阵列序列以及近端和远端连接(PJ 和 DJ)在所有五个近端着丝粒之间共享(Floutsakou 等人 2013;van Sluis 等人 2019)。DJ 是功能性 NOR 元件,嵌入核仁周围异染色质 (PNH) 中(Floutsakou 等人 2013)。在中期,NOR 由 UBF(上游结合因子)标记,UBF 是一种核仁 HMG 盒蛋白,可广泛结合 rDNA 阵列(Grob 等人 2014)。当细胞退出后期时,RNA 聚合酶 I (RNA Pol I) 的转录恢复,并在单个 NOR 周围形成核仁 (Hernandez-Verdun 2011; van Sluis 等人 2020)。这些核仁融合成由三个不同区室组成的成熟核仁,反映了核糖体生物发生的阶段 (Ra š ka 等人 2006)。纤维中心 (FC) 单元包含一个或几个 UBF 负载的 rDNA 重复序列 (Yao 等人 2019)。转录发生在 FC 与新生转录本上形成的周围致密纤维成分 (DFC) 之间的界面上。
RNA 聚合酶 (Pol) I 对核糖体 RNA 前体的转录是细胞生长的主要决定因素,并且在许多癌症类型中都观察到了失调。在这里,我们展示了从携带最大亚基上的基因组 GFP 融合的细胞中纯化人类 Pol I,从而可以跨物种进行酶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与酵母相反,人类 Pol I 带有单亚基柄,体外转录表明校对活性降低。在接近天然状态下确定人类 Pol I 低温电子显微镜重建可合理化疾病相关突变的影响,并揭示内置于 Pol I 亚基 RPA1 序列中的额外结构域。这个“dock II”结构域类似于无法与 DNA 结合的截短的 HMG 盒,可作为后生动物的下游转录因子结合平台。生化分析、原位建模和 ChIP 数据表明,拓扑异构酶 2a 可通过域被募集到 Pol I,并与包含因子 UBF 的 HMG 盒域协同作用。这些后生动物 Pol I 转录系统的适应性可能允许有效释放在转录泡下游积累的正 DNA 超螺旋。
职权范围 WCS 国家计划:乌干达项目背景和环境 刚果民主共和国、南苏丹、布隆迪和埃塞俄比亚等国的政治不稳定导致乌干达难民人口急剧增加。这导致乌干达难民收容社区的森林覆盖率和植被加速流失。为了解决乌干达难民收容区的环境恶化问题,乌干达生物多样性基金 (UBF) 与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WCS)、自然乌干达 (NU) 和生态基督教组织 (ECO) 合作,从欧盟获得一笔资助,以实施一个为期四 (4) 年的项目,题为“恢复和保护退化的脆弱生态系统,改善西尼罗河地区和中阿尔伯丁裂谷难民和收容社区的生计”。该项目旨在减轻难民人口对森林、林地和灌木丛以及湿地损失的影响,以改善西尼罗河和乌干达西部难民收容区 Yumbe 和 Terego 以及 Kikuube、Kyegegwa 和 Kamwenge 的难民收容社区的生计。该项目将于 2024 年 11 月结束。作为项目实施绩效计划的一部分,计划在项目干预措施实施之前和之后进行基线和终点生态调查。感兴趣的生物多样性分类群包括鸟类、植物、爬行动物和昆虫,特别是蝴蝶和蜻蜓。之所以选择这些分类群,是因为它们对环境压力和土地利用变化引发的栖息地质量和条件变化很敏感,并且在数量减少、迁移到其他地方和物候事件变化方面做出快速反应。因此,WCS 计划在收集基线调查数据的确切地理位置进行重复调查。生态调查的总体目标是在项目实施期结束时建立有关一般物种出现、变异以及物种丰富度(如果可能)的数据,并帮助根据两个选定指标衡量项目绩效,即:1)每个目标生态系统(森林、湿地、林地)中物种组成的百分比增加,以及 2)恢复的森林和稀树草原林地地上生物量 (AGB) 储量变化的百分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