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i 2 是一种导电材料,广泛应用于高温环境。本文介绍了通过陶瓷注射成型 (CIM) 生产含 MoSi 2 的电阻加热元件。烧结部件由嵌入玻璃化长石和 Al 2 O 3 基质中的 MoSi 2 颗粒组成。通过改变导电相的含量可以精确调整烧结部件的导电性。为了开发注塑原料,评估了四种粘合剂系统。相应的原料在传统模具以及增材制造的可溶模具中注塑成不同的几何形状。对于每种原料,都根据热重测量制定了脱脂和烧结程序。脱脂温度越高,MoSi 2 氧化越多,样品导电性越差。因此,烧结部件的导电性以及密度用于评估原料的适用性。最后,辉光试验证明 MoSi 2 /Al 2 O 3 /长石复合材料部件可用作加热元件,并且通过将红外测温数据与计算模拟相结合,可以可靠地获得热导率、电导率和热容量等重要的材料数据。
摘要:最近,结果表明,添加SIO 2和Al 2 O 3的Bi 2 O 3玻璃的纳米结晶导致δ-样BI 2 O 3相的稳定至少至室温,这显着在其稳定性范围以下显着。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研究了与Sio 2,Geo 2,B 2 O 3和Al 2 O 3合成的生物塑料玻璃的性质。证明,使用标准熔炉途径可以使用所有这些系统的玻璃化。此外,我们使用热分析和高温XRD的原位实验研究了原始眼镜中的结晶过程。表明,可以稳定固定在残留的玻璃矩阵中到室温的δ -bi 2 o 3的等级结构。类似δ相的外观的温度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玻璃的标称组成。我们假设实现效果取决于残留玻璃基质的局部特性及其引入能力的能力,以拉伸纳米晶体中δ-样BI 2 O 3相的结构。
摘要:本文使用代表性样品研究了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西部的原始高岭土矿床。表征方法包括 X 射线衍射 (XRD)、X 射线荧光 (XRF)、筛分和沉降粒度分析以及热分析。确定了陶瓷性能。在一些测定中,我们使用了来自 Burela(西班牙卢戈)的商用高岭土样品,用于陶瓷工业,以便进行比较。高岭土矿床是由富含长石的岩石蚀变形成的。这种原始高岭土被用作当地陶瓷和耐火材料制造的添加剂。然而,之前没有关于其特性和烧成性能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这一主题进行科学研究并评估其应用可能性。用水冲洗原始高岭土,以增加所得材料的高岭石含量,从而对岩石进行富集。结果表明,XRD 测定原料中的高岭石含量为 20 wt%,其中粒径小于 63 µ m 的颗粒占 ~23 wt%。粒径小于 63 µ m 部分的高岭石含量为 50 wt %。因此,通过湿法分离可以提高该原料高岭土的高岭石含量。但该高岭土被视为废高岭土,XRD 鉴定为微斜长石、白云母和石英。通过热膨胀法 (TD)、差热分析 (DTA) 和热重法 (TG) 进行热分析,可以观察到高岭石的热分解、石英相变和烧结效应。将该原料高岭土的压制样品、水洗获得的粒径小于 63 µ m 的部分以及用锤磨机研磨的原料高岭土在 1000-1500 ◦ C 范围内的几个温度下烧制 2 小时。测定并比较了所有这些样品的陶瓷性能。结果表明,这些样品在烧结过程中呈现渐进的线性收缩,小于 63 µ m 的部分的最大值约为 9%。总体而言,烧成样品的吸水率从 1050 ◦ C 时的约 18-20% 下降到 1300 ◦ C 烧成后的几乎为零,随后实验值有所上升。在 1350 ◦ C 烧成 2 小时后,开孔气孔率几乎为零,并且在研磨的生高岭土样品中观察到的体积密度达到最大值 2.40 g/cm 3。对烧成样品的 XRD 检查表明,它们由高岭石热分解产生的莫来石和原始样品中的石英组成,除玻璃相外,它们还是主要晶相。在 1300–1350 ◦C 下烧结 2 小时,可获得完全致密或玻璃化的材料。在本研究的第二步中,研究了之前研究的有希望的应用,即通过向该高岭土样品中加入氧化铝(α-氧化铝)来增加莫来石的含量。混合物的烧结,在湿法加工条件下,用这种高岭土和 α-氧化铝制备的莫来石,通过在高于 1500 ◦ C 的温度下反应烧结 2 小时,使莫来石的相对比例增加。因此,可以使用这种高岭土制备莫来石耐火材料。这种高铝耐火材料的加工有利于预先进行尺寸分离,从而增加高岭石含量,或者更好地对原料高岭土进行研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