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再结晶完成后,在附加塑性变形热的作用下,部分较大晶粒吞噬较小晶粒并融合为较大晶粒,导致晶粒长大。由于塑性变形热小于摩擦热输入,因此增加进给速率引起的晶粒尺寸增大较小。发生动态回复和连续动态再结晶,其特征是亚晶粒形成和大晶粒相变比例增加。随着应变的增加,大晶粒相变转变为大晶粒相变,大晶粒相变数量分数越大,表示再结晶程度越高。如图7所示,N0.1和NO.2的大晶粒相变数量分数大于NO.3,说明NO.1和NO.2的再结晶程度
摘要 茶树(Camellia sinensis)广泛种植在酸性土壤中,铝(Al)毒性被认为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与大多数植物物种不同,茶树具有耐铝性并能积累高水平的铝。了解茶树耐铝性和积累的机制可能有助于改良茶树栽培和开发耐铝作物。在本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茶树对铝的吸收、运输和积累的最新进展,以及影响这些过程的遗传和环境因素。我们进一步重点介绍了基于组学方法对茶树铝的最新研究,包括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离子组学和微生物组学。我们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前景,这将有助于阐明茶树耐铝性和积累的机制。
摘要。对 5754、6061 和 7075 铝合金进行了 RCS 工艺提高机械强度的潜力评估,这三种铝合金呈现出与各自合金元素相关的不同硬化机制。这项工作比较了不同合金通过 RCS 处理后织构和机械性能的演变。通过显微硬度测量、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拉伸试验来评估机械性能,以评估应变速率敏感性。结果表明,经过两次 RCS 处理后,6061 和 5754 合金在 300°C 下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此外,5754、6061 和 7075 合金的硬度分别增加了 27%、22%、15%。显示出由于不同的硬化机制而提高机械阻力的潜力。此外,通过 X 射线衍射获得极图并计算其取向分布函数来表征晶体织构。结果表明,三种铝合金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初始织构组分得以保留,但织构化体积有所减少。
本研究报告了使用铝粉作为还原剂对铁矿石废料进行激光辅助还原的方法。由于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形势,寻找和/或开发绿色和可持续的钢铁生产工艺已变得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铁矿石的新方法,研究通过铝粉的金属热反应还原铁矿石废料的可能性。对铁矿石粉进行了激光处理,重点研究了 Fe 2 O 3 - Al 相互作用行为和铁矿石还原的程度。材料之间的反应以相当激烈的不受控制的方式进行,导致形成富铁域和氧化铝两个独立的相。此外,还观察到 Al 2 O 3 和 Fe 2 O 3 熔体的组合,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等过渡区域,表明在孤立区域发生了不完全还原反应。还原铁液滴易于形成球形,主要集中在 Al 2 O 3 熔体表面附近或与氧化铁的界面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 X 射线光谱和波长色散 X 射线光谱分析来分析反应产物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和形态外观。使用高速成像研究过程现象并观察粒子运动行为的差异。此外,从 X 射线计算机微断层扫描获得的测量结果显示,在 Fe 2 O 3 - Al 粉末床的激光加工过程中,约有 2.4% 的铁被还原,很可能是由于反应时间不足或两种成分的当量比不合适。
红外激光定向能量沉积 (DED) 铝材面临许多加工问题,例如成形性差、形成孔隙、反射率高等,这些都降低了生产率。本文开发并应用了 2 kW 高功率(450 nm)蓝光定向能量沉积 (BL-DED) 技术对纳米 TiB2 装饰的 AlSi10Mg 复合材料进行加工。单道实验表明,蓝光形成完全熔化轨道所需的功率密度低于红外激光(1060 nm)的功率密度。在 900 W 激光功率下,扫描速度为 4 mm/s,蓝光熔池宽度和深度分别约为 2500 μm 和 350 μm;而红外激光未能完全熔化,原因是铝对蓝光波长的吸收率较高。在 4 mm/s 下,等轴晶粒的面积分数高达 63%。据我们所知,这一结果是 DED 工艺单道熔池中等轴晶粒面积分数最高的一次。如此高的比例主要归因于平顶蓝光激光的低热梯度(8 × 10 5 K/m)和纳米 TiB2 颗粒的细化效果。我们的工作表明,与使用红外激光的铝合金和复合材料 DED 相比,高功率蓝光激光提高了效率和制造质量,这也有望帮助加工其他高反射率材料,如铜合金。
更正为:时效处理后 Al-Zn-Mg-Cu 铝合金中新 (Al, Zn) 3 Zr 沉淀物的形成及其对动态压缩的响应
羟基磷灰石(HA)由于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活性而广泛用于组织工程中。在这项研究中,使用无定形铝硅酸盐(AAS)对HA粉末进行了修饰。ha/AAS杂种是通过湿沉淀方法合成的。制备HA – AAS/壳聚糖 - 凝集素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并使用X射线衍射测量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孔径尺寸分布和表面积测量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具有棒状结构的HA和AAs的板是通过壳聚糖 - 胶质素网络连接到复合材料中的,从而导致由于聚合物涂层引起的特定表面积减少。AAS纳米颗粒含量较低的生物复合材料在3.1至7.3MPa的范围内表现出抗压强度,范围为0.11至0.21GPa,其范围内,该范围位于人类占用骨的范围内,其范围为2-12 MPa和0.05-0.5gpa,范围内。生物活性研究证明,复合材料样品增强了骨细胞细胞(MC3T3-E1)的增殖,并且比粉末样品表现出低的毒性。此类发现将未来用于取消骨骼应用的多功能材料阐明了Ha-AAS/壳聚糖 - 胶质素复合材料。
背景与目标:环境因素在炎症性肠道疾病(IBD)的发病机理中的关键作用已得到认可。铝被怀疑是IBD的危险因素。但是,将铝暴露与疾病发育的机制尚不清楚。我们研究了铝运输和亚细胞定位对铝诱导的炎症易感性的作用。方法:将从克罗恩病(CD)分离的人类结肠活检或对照患者和CACO-2细胞与铝一起孵育。评估了铝的影响对细胞因子分泌和转运蛋白表达。通过评估转运蛋白的遗传多态性,使用运输抑制剂和人类结肠活检中研究了铝动力学参数的作用。结果:显示铝暴露可诱导CD结肠的细胞因子分泌,但不是健康的患者。在Caco-2细胞中,铝的内在化与炎症状态相关。在人类结肠中,遗传分析
由于环保法规和节能需求[1–5],功率模块基板需要将铝或铜等金属层键合到氮化铝 (AlN)、氮化硅 (Si 3 N 4 ) 或氧化铝 (Al 2 O 3 ) 等陶瓷绝缘体上。根据基于金属层和键合方法的分类,这些基板称为直接键合铝 (DBA) 基板[1, 6, 7]、直接键合铜 (DBC) 基板[8, 9] 和活性金属键合 (AMB) 基板[10–15]。AMB 基板是通过使用钎料金属(例如 Ag-Cu-Ti 基合金)将铜键合到 AlN 上而制成的。这些系统中的 Cu/AlN 界面结构以 Ag-Cu 合金层和
目前,用于航空航天结构的铝 (Al) 整体加固圆柱体 (ISC) 的旋压成型受到可用合金的限制,这些合金能够承受该工艺固有的严重塑性变形。在本次研究中,对三种商用铝合金 (指定为 6061、2139 和 5083) 进行了拉伸测试和成型试验,以确定最能预测旋压和流动成型性的机械性能。Al 6061 在成型试验中表现最佳,因为它符合最终零件的几何形状,这与拉伸测试期间的高总伸长率和面积减少百分比相一致。相比之下,Al 2139 和 Al 5083 在五次旋压成型中的第三次都失败了,可能是因为总伸长率和面积减少百分比值较低。 Al 2139 和 Al 5083 确实表现出比 Al 6061 更高的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韧性。这些发现强调了提高 Al 2139 和 Al 5083 的成形性以生产机械性能优于 Al 6061 的完全成形部件的重要性。